國小寫作素材:古人發奮刻苦讀書故事3篇

讀書,是一件很光榮的事,雖然我天生愛玩,但我更愛在書里遨遊。在涼風習習的窗前只要有一本書陪伴我,我就什麼地方也不想去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名人讀書故事的作文素材,歡迎大家參閱。

名人讀書故事:路溫舒編席抄書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很有志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么寬,要是把它們編成蓆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著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

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感悟】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從小立志,並克服一切困難,努力朝著目標奮鬥,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西漢路溫舒幼年貧困,但他善於想辦法,堅持不懈地學習,最終成為了有名的法官。青少年置身於現代化文明管理的監獄中,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要珍惜一切學習時間,用知識充實自己,用技能武裝自己,為出監後就業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名人讀書故事:顧炎武勤於攻讀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遊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裡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打開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

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

【感悟】青少年學習要像顧炎武一樣具有求真務實、刻苦鑽研的精神,這樣,才能夠在獄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在未來的社會中施展身手。

名人讀書故事:賈逵隔籬偷學

賈逵是東漢時的著名學者,從小就聰穎過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

有一天,姐姐正帶著賈逵玩耍,對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靈機一動,帶著賈逵悄悄來到了學堂旁邊,想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聽。學堂外邊有道籬笆牆,賈逵個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來,站在籬笆外聽講。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覆溫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記在木片上,主動請教別人。

就這樣,賈逵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

【感悟】賈逵的家庭貧困,但他能用借來的筆墨把偷學的內容記錄下來,反覆溫習,不明白的地方主動請教別人。經過努力,最終學有所成。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要珍惜時間,要效仿賈逵的學習精神,克服一切實際困難,真正做到把刑期當學期,不懈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就會對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名人讀書故事: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么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裡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