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漢字的王國

仙遊縣實驗國小五年級(9)班  盧 屹

漢字,中華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漢字,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漢字,華夏兒女引以為豪的寶貝;漢字……在這次的綜合性學習——走進漢字的王國,讓我得到了許多許多。

倉頡,一個多么振奮人心的名字!傳說中,是他因為受到了泥地上鳥的足跡、龜紋、蟲蛇、黍稷、山川、草木等形狀或動態的啟發,創造出了文字,如果沒有他造的字,我們現在可能還是只能用“結繩記事”,“物語”來進行溝通;如果沒有他造的字,哪裡有我們這先進的、神奇的科技?倉頡,多么的偉大啊!

我知道了漢字的演化歷程,先是由甲骨文,然後是金文,接著是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古代文字一般分有象形字,比如:“ ”是羊字,“ ”是齒字,“ ”是山字,“  ”是月字,怎么樣,跟它們所指的事物很像吧!還有指事字,比如:“ ”是本字,本以前指樹根,事物的根本就是本字。這是會意字,比如:“ ”是旦字,指一天的剛開始或一年的第一天,意思是太陽剛剛升起。

我還了解到最初有文字的時候,人們是在獸骨、龜甲等平整的東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顏色的礦石畫字。直到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造紙變得容易了,人們才開始在紙上寫字。中間那么長的時間用的是竹子,人們先把竹子剖成同樣長寬的細長條,把竹子的綠皮颳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別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放在火上烤,烤乾了用結實的繩子穿過缺口,把竹條連輟成一塊塊大竹片,就可以寫字了!

這次的綜合性學習真是收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