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龍山記

仿佛只有穿梭在繁瑣與疲憊之中,人們才會對寧靜與快樂有一份急切的企盼,我覺得自己常常就是這樣。

年前,忙於準備過年,繁瑣而又疲憊。近幾日,奔走於親戚、朋友之間,周鏇在餐桌旁,幾度的置盞推杯,搞得頭暈腦脹,更加地繁瑣與疲憊。於是就有了尋一健康的去處用一健康的方式過過健康生活的堅定念頭。

那天早晨,突然發現自家院落里的春海棠已經含苞欲放,絨白的櫻桃花掛滿枝頭,小池中的魚兒快活地浮游在水面,原來,春已經到來好久了,於是決定帶女兒游九龍山。

驅車九龍山,我們從山門下沿著景區的柏油路觀光主道蜿蜒而上。僅管已是上午九點鐘,路上遊人尚少,一些晚起的人們正在自家門前梳洗打扮,慵懶而又閒適。然而,那些永遠勤快的人兒,正在忙忙碌碌的收拾張羅攤鋪,開始新的一天的生計。前兩年就聞名於綿竹的九龍滑草場,可能因為還早的原因,看不到一絲人影,整個草場就是一塊地毯,寬闊而又整齊,淡黃中透著新綠,從旁而過,早春的氣息迎面撲來,芬芳而又清新。

大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我們到達了廣場,這應該是整個景區的中心地帶,觀光道路兩旁不規則的擺放著許多小攤鋪,吃的、玩的、用的,雖不能用琳琅滿目來形容,卻也豐富。樹上掛滿了那種厚型蠟光紙製作的紅色小燈籠,在微風中搖曳,充滿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沒有駐足,帶著女兒繼續前行。往上,坡度逐漸高了起來,我們改走登山梯道,沿著長長的石階攀爬。嚴冬已過,腳下九龍河中,時有一股涓涓細流淌過,溫柔的流水偶遇石盪,滴落下,發出陣陣清脆的叮噹聲,遊人聽到,也不覺歡快了許多。河兩邊半山腰,山石林木叢中,半遮半掩坐落著幾處披紅掛綠的農家休閒山莊,在這個相對靜謐的環境中顯得有些妖嬈。偶遇幾處人為的亭台軒榭,倒還整齊,上面的對聯題詞,以福祿壽喜為主題的居多,鑑賞過後,似乎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後來想想,可能就是人們經常談到的廣而泛之的關於山水、人文、歷史、典故之類的東西。看來,一個好的景區的確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積澱與文化底蘊,方能經得起遊人的鑒玩。

一路攀登,一路觀賞,不知不覺,來到了一處叫著“無隱寺”的廟旁,驚訝地從寺廟門前木牌上的介紹文字了解到,這個寺廟又叫“承天寺”。想起曾教給學生一篇東坡先生描繪月景,抒發友情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難道蘇大學士口中的“承天寺”會在這兒。細想一下,覺得不對,《記承天寺夜遊》應該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南)期間的作品,此“承天寺”非彼“承天寺”。我至今仍深刻記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樣把月色描寫得如詩如畫的妙句,也深刻記得“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樣能表現一個人寬闊,爽朗心境的句子。

再往上攀登,我們很快就到了柏油觀光大道的盡頭。從一位當地老者的口中,我了解到,要想到達“跑馬嶺”(那是前山的最高點,在上面可以居高臨下,鳥瞰整個九龍的全景)還要拐彎繼續攀登一段土石路,否則,繞道走石階小徑也行,大概需要兩個多小時,我和女兒不經常登山,感覺有些累了,更何況時間也不早了,一致決定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留待下次感受。

下山的過程就顯得相對的輕鬆與閒適,只是因登山的緊張與勞累,造成兩股戰戰而已,問女兒,她也有同樣的感受。

很快,來到廣場上,此時,出遊的人已是川流不息,熱鬧非凡。抱著休息休息的念頭,走進了“王二農家樂”(那是一個學生開的),倒還算得上休閒。突發奇想,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天氣,如果再有幾個朋友,點上幾個山野菜,小酌一杯,該是多好的事。心動不如行動,立馬電話聯繫,三十分踵後,李哥、古親家、鬼哥幾個如約而至,於是,在這個雖然寒意尚深,但卻陽光明媚的過年的日子了,我們無拘無束而又快活愜意地樂了好一陣子。

以後,還得經常過過這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