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雪

我從小就愛水,也更愛雪,愛冰。一般愛水的人都愛雪和冰,因為雪和冰是與水有關係的。

愛水和愛冰,我已在我的一篇日誌中(我的童年趣事-八-氺緣)說過了。

現在說說我的愛雪。

那還是剛解放那陣子,我很小但也有一些記事了。農村老百姓和解放前也沒什麼兩樣,就是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地。而如何生活,怎么過日子和原來一樣。那時農民過日子,就是一切看著太陽過,太陽出來就起來幹活,太陽正午就回家吃飯,太陽落下就回家睡覺。女人在家裡也是看太陽,太陽沒出來就把飯做好,中午晚上也是一樣。女人總是要比男人早一步。下雨下雪就不出屋,農村總有一些在屋裡也能幹的活。男人在地里乾重活,女人一般在家裡做屋裡和炕上的針線活。一到太陽被雲彩遮住,特別是好幾天不見太陽,那就六神無主了,昏天黑地的矇頭轉向了,比得場病還難受。

冬天,那時很難過的。很多人家沒有錢買棉花和布,也就沒有棉衣服。先保證男人有棉衣,因為男人得出屋乾農活。女人和孩子就只好不出屋了,或者幾人共用一套棉衣,誰出去誰穿。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小孩子穿著大人的棉衣,像披個大氅似的。我家雖然人口多,但由於媽媽會精打細算,又手腳勤快會縫破補破爛。所以大人孩子就都有棉衣服穿,當然是只一套了。到開春時,穿了一冬的棉衣,又不能洗,就埋埋汰汰的了。特別是衣領和袖頭,以及前大襟就油光鋥亮的了。那還是我媽媽在大襟和袖頭補了一塊破布,到春節時把破布拆下來,那還埋汰了呢。

小孩最愛在下雪時出去玩,一下雪就蹦蹦跳跳的跑出去了。先在院子當中掃出一塊空地,四周是雪只有這地方沒雪,四周白白的,只有中間黑黑的。拿一大筐扣在地上,筐附近先撒幾粒高粱,筐里再撒一些。用繩子拴一根小棍兒,用小棍兒把筐的一邊支起來一個縫,縫的高低看能順利進去麻雀就行 。把繩子另一頭拉回房門裡,繩子中間別有太多的剩餘,剛剛拉緊又不至於拉倒小棍兒就正好了。然後大家都回到屋裡,把房門上糊的紙用小手指捅個小孔。那時,農村誰家也沒有玻璃窗,房門就更沒有上玻璃的了。都是到供銷社買一種專門糊窗戶的紙,是很結實也很厚的紙,比國小生使用的大白紙還要貴一些。買回來以後用白面或玉米面,最好是白面打漿糊,把窗戶紙糊上,幹了之後再用豆油或麻籽油噴到紙上。噴油的目的是使紙更結實,又不怕水。因為紙糊在外邊,下雨肯定要見水的,見水就濕了就壞了也不行啊。一切就緒以後,就靜靜的趴在小孔上看著大筐那地方,看麻雀的動靜。原來,院中如果都是一片白色,麻雀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它們不會落在院子裡的。現在四周一片白色,只有那一小塊地方不同,黑色,明顯得很呀!麻雀心裡想,喔,奇怪,咋了,那裡,弟兄們你們先看著,我下去看看去!這隻麻雀飛下去,落在空地上。麻雀眼睛尖的很,一下就看到高梁粒兒了,馬上轉頭向四周看看,心想,小心,人不會這么疏忽的,咋會有高粱粒兒呢,喔,一個人也沒有,不吃白不吃,吃!呀,還挺香的呢。弟兄們快來呀,有好吃的了,一個人也沒有,絕好的機會呀!一群麻雀忽的一下都落下去了。屋裡看的都樂得快笑出聲來了,趕緊憋住笑聲,都憋住氣不出聲,但等它們進入圈套。只見眾麻雀一蹦一蹦的,很快搶吃完筐外的高粱粒兒,一看筐里還有更多的高粱粒兒,這時又沒有警告聲,就一齊搶進筐里吃起來。屋裡,我一看,心想,沒辦法,自己跑到筐里的,來吧,雙手一拉繩子······

那時不會看雪花,像現在寫文章,雪花,都得寫雪花六角星什麼的。那時還六角星呢,什麼星也不是呀!又寫雪花在空中飄呀飄呀,多溫柔啊,落在手上了,軟軟的呀······那時喜歡它就為了利用它,不用它喜歡它乾什麼呀,瘋了呀!

真的很喜歡聽人們踩雪時的聲音,人們那時穿一種只有冬天才穿的鞋,實際上也不叫鞋,叫靰鞡,是滿族人發明的一種冬季腳上穿的東西。上等牛皮的,後跟還有兩個圓圓的鐵的圓帽,是為了耐磨的。這樣的鞋踩雪地上的聲音更好聽,嘎吱嘎吱響個不停,老遠就能聽到。那時的大車軲轆,是木輪子,四周上的鐵瓦,鐵瓦接觸地面,雪地上嘎嘎吱吱的聲音能傳出一里多地去。小孩在家裡老早就聽到出門的大人要回來了,跑出去老遠去看看買什麼好吃的沒有。

那時雪大得很,小孩子不敢跑太遠,特別是不敢隨便走沒人走的地方。說不上那個地方一腳踩下去就全陷進去沒影了。山雞兔子多得很,也聽大人說有狼出沒,所以小孩子一般是不太出村子的。

冬季是伴著雪長大的,所以我冬天是離不開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