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我想,這篇作文,是我給外公最好的禮物

——題記

麗水市實驗國小504班 周潔予

我的外公是一個作家,一個用生命寫作的作家。

兒時的記憶中,外公常常捧著一本書,倚在窗邊沉思,或手握一支筆,奮筆疾書。從窗外透進斑斑點點的陽光,像個調皮的孩子輕輕撫摸著外公布滿皺紋的臉頰。不時有風把書頁吹起,也會吹起外公頭上的絲絲銀髮。我坐在小凳子上,捧著一本小人書。陽光透過白色的紗窗,映出一大一小的兩個影子……這副動人的畫面像一顆古老的種子一般,埋藏在我的心底。

外公常常對我說,他並不是作家。但在我眼裡,外公就是作家。外公書房裡全都是書,古老的線裝本,現代的精裝本,我從中見到書的魅力,看見了時間的模樣。我常常站在外公書桌旁,看著他行雲流水般寫下一行行文字。那時的我不懂事,常常翻外公的文稿,把書桌弄得一塌糊塗。外公總是不惱,靜靜地收拾好東西,在白紙上寫下工整的字教我認,我漆黑清亮的雙眸緊緊地盯著那些字,宛如浸在海水裡的星辰,仿佛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似的,多么奇妙!多么有趣!

後來,我上了國小,知道外公並不是作家,雖然他出了好幾本書。外公專攻古文字,潛心研究龍泉歷史人物與龍泉古文獻,是龍泉歷史文獻方面的“活字典”。幼年時,我一度還以為外公是考古學家,因為外公熱愛古蹟,有時間就趕往各處尋古探幽。我親眼看見外公站在麗水一座古城牆前,撫摸著殘垣斷壁,痛惜不已;在南明山,對著幾塊石碑痴痴的看上一整天。

在我上國小二年級時,身體一直很硬朗的外公生病了。在麗水做完手術剛出院,外公就急著趕回龍泉,校對他主編的《龍泉民國檔案輯要》。在與病魔抗爭的這兩年里,因為對古文化的純真熱愛和無止境的追求,外公頑強地完成10多萬字的《龍泉歷史人物》創作。

XX年末,外公最後一次來到麗水治療。當我推開病房的門時,看見外公坐在床上,一邊咳嗽一邊寫書,手上青筋突起,變得十分消瘦。外公見到我,和往日一樣談笑風生,敏捷的思維,爽朗地笑聲,很難想像到這是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外公沒說幾句話就開始咳嗽,我看見外公吐出痰裡帶著鮮紅的血,觸目驚心。媽媽嘮叨外公不好好休息,在夜裡疼痛的不能入睡,還咬牙修改文稿。外公發出“病魔來襲,夕陽無多,只是許多事情尚未完成”的感慨,靠在床上略略喘口氣,又開始修改《龍泉歷史人物》,一字一字推敲,一段一段斟酌,專注的模樣讓人心疼。看見外公如此堅強,我硬生生地把淚水憋了回去。我靜靜地坐在病床邊上看書,就象多年前的那個下午,陽光透過紗窗,靜靜地灑在地面上,映出了兩個一大一小的影子。我是多么多么想時光能夠倒流!多么多么盼望奇蹟能夠發生啊!

奇蹟終究沒有發生。

XX年初,外公還是離開了我們。外公走的是那么匆忙,匆忙地我來不及見他最後一面。媽媽說,外公在生命的最後幾日,儘管已食不能咽,卻仍然手不掇筆。 臨終前兩日還為《龍泉市志》寫了篇關於1994年版《龍泉縣誌》里人物和傳說兩部分里一些需要糾錯的文章,沒有署名就寄出了。

這就是我的外公,我眼中的作家,在人生的最後時光,依然握筆在寫,在生命最後的時光,還在做著學問。

外公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嘔心瀝血的主編的《龍泉民國檔案輯要》成為浙江百項檔案編研精品項目,並獲省檔案局編研成果一等獎。

外公,就像一縷為文學而亮起的陽光,他在我稚嫩的心裡留下的是對文學無限的嚮往與憧憬。他那樣堅強,那樣專注學問,那樣淡泊名利,永遠是我最敬佩的人,永遠是我心裡的陽光。只要我微微抬起頭,他就能給我無限的動力與堅持。我將來要當一名作家,用筆寫下溫暖的世界,讓愛種在我們的心裡,讓陽光灑滿每個角落。

(後注 :魚寶這篇紀念外公的作文剛獲得了第七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徵文比賽一等獎。於我而言,莫大安慰、意義非凡。因為是紀念我父親的作文獲獎。謝謝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