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地理(2篇)

陳功)

上了國中,我們期待已久的地理課終於拉開了帷幕。從那天起,我們就開始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了解祖國各地的地理環境以及人文景象的旅程!

現在人們都知道地球是圓形的,但是很早以前的人們並不知道,因為古代人類的活動範圍很小,他們以為看到地面是平的,地球也是平的,所以就有了“天圓地方”的說法。為了證明這一說法正誤,麥哲倫帶領他的船員進行環球航行,最終證明地球是圓的。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從太空中拍攝圖片,來證明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

因為地球是圓形的,所以才有了經線和緯線,經線是指南北方向,緯線就是指東西方向,赤道以北叫做北緯,赤道以南叫做南緯。本初子午線以西叫做西經,以東叫做東經。你們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線,他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的,如果你走失了,用手機就可以定位,這樣家人根據經緯度確定地點,就可以找到你了。

講完經緯線,再來說一說地球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這已成為大眾所熟知的科學常識。可是在很久以前,人們卻認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而哥白尼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地球在轉,雖然說的是正確的,但是統治者卻將這個理論認為是歪理邪說,將哥白尼處死了。因為地球的運動,所以出現了晝夜更替,四季交替。人們還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的多少,把地球劃分了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最後我們再來論一論地圖,地圖與人類一樣,也有語言:比例尺、方向、圖例。那么比例尺又有哪些呢?告訴你吧,有文字、線段、數字比例尺三種。地圖上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區越小,反映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如果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地區越大,反映內容越簡略,精度就越低。

地理是一門高深的學科,需要我們共同探索,好了,今天的地理就談到這裡,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的關於地理的知識吧!

話說“地理”(邵博文)

地理這門課在國小沒接觸過,大腦里 也沒這門課程的概念,但是上國中來面對這門功課對我來說很難理解,感覺是最不好記的一科。

回顧開學來學習的地理內容,第一章我們主要學習了地球地圖,第一節就來了解我們人類家園—地球吧,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米,偉大的人們把我們的家園縮小後變成現在通用的地球儀,在地球儀這位“好朋友”身上我們得知,連線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

第二節學習了地球的運動,每當太陽東升西落,晝夜也隨著交替,這種自然現象時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母親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自轉一周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母親是一個不透明球體,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一致,但是公轉的方向是一年。

第三節學到的內容與我們生和緊密相連,也是我們出去迷路時經常會用到的,那就是地圖,下面我來介紹有關地圖相關知識,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腰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在有經緯線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網的確定方向。地圖的種類分兩大類,自然地圖和社會地圖。

第二章我們主要學習了人類生活空間—陸地和海洋,根據計算,地球表面71%時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地球是7分海洋,3分陸地。

雖然開學時間不長,但我們還學習了很多地理知識,今天我們走進了地理世界,感受地理的奧秘,不管地理有多難,只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後牢記,相信就一定能把這門課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