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第五單元作文9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家鄉的春節

作者:三年(7)班  施卓含

我的家鄉在平陽。那裡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但我最喜歡過春節。

春節有許多習俗,如:放爆竹﹑穿新衣﹑打掃除﹑貼春聯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也是一種習俗,這還有一個傳說呢。

大年三十的深夜,有個叫“祟”的小妖怪,會出來摸孩子的頭,只要摸三下,孩子便會發燒,還會變瘋變傻。一天晚上,一個孩子在玩八枚銅錢,玩著玩著,就睡著了。“祟”正要摸到孩子的頭時,一道金光閃過,“祟”被嚇跑了。因為“祟”與“歲”同音,就有了壓歲錢的稱呼。

每年過春節,爸爸媽 媽會帶我和哥哥一起去奶奶家。二伯﹑嬸嬸﹑姐姐和姑姑,也一起來奶奶家熱鬧。二伯和爸爸大口大口地喝酒;姑姑、嬸嬸和媽 媽在說笑;我和哥哥姐姐們在打鬧,多溫馨的家庭聚會呀!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我們都要記住她。

家鄉的春節 

作者:三年(7)班 吳品樂

大年正月初一,便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

說起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定時出來吃人。有一次,“年”又來到一個村莊,看見幾個身穿紅衣的大人,小孩在放鞭炮。聽見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嚇得“年”逃走了。這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知道“年”怕響聲,怕紅色。每當“年”出現的時候,人們就放鞭炮,穿紅衣來嚇跑他。因此,過年就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除夕爺,家家戶戶吃年夜飯。年夜飯有年糕,湯圓,魚等。為什麼要吃這些呢?因為吃年糕代表年年升高,湯圓代表全家團圓,魚代表年年有餘。

春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我喜歡過春節。

家鄉的春節

作者:三年(7)班朱明楠

我的家鄉在平陽。這裡有許多獨特的節日,其中我最喜歡過春節了。

從網路上,我了解到春節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非常兇猛。每年的除夕,就會到村莊裡去傷害人們。人們發現“年”怕紅色、火光和響聲。從此每年除夕,人們就都會貼紅對聯、放爆竹用來驅趕“年”,祈求平安。

春節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又叫“門對”、“對子”等。很早以前,春聯是用桃木做的,畫上神像。又後來,變為在桃木上寫上神像的名字。用紅紙寫上春聯開始於明代。

過年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掃塵”。為什麼要掃塵呢?按民間傳說,“塵”與“陳”諧音,春節掃塵就有“除陳布新”的涵意,其中的意思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春節習俗是一杯茶,越品越有味道。我真喜歡過春節呀!

家鄉的春節

作者:三年(7)班 童聖皓

我的家鄉有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了。

春節到來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鬥神。晚輩還得給長輩拜年,祝他們延年益壽。春節也是我們小孩最快樂的節日,因為可以得到很多壓歲錢,吃到許多好吃的零食。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鞭炮聲不絕於耳。人們就用鞭炮來驅趕“年”。

說起“年”,還有一個傳說呢。古時候,有個叫“年”的怪物,每當大年三十,就會來到村莊吃人。於是,大年三十那天,村民們都到竹林去避難。有個老人不肯走,說:“我有辦法治‘年’!”到了晚上,“年”闖進了村莊。老人身穿紅袍,把竹子點起火來,竹子響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炸聲。“年”嚇得四處亂竄。原來,“年”最怕紅色和爆炸聲。所以,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流傳至今。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放鞭炮的情景。爸爸給我買了許多鞭炮。當我第一次點著它時,那噼里啪啦的聲音把我嚇壞了。後來漸漸不怕了,因為這聲音聽起來是那么熱鬧,歡快。

春節可以做這么多有趣的事,真開心!

家鄉的端午節

作者:三年(7)班  張以彤

我的家鄉在平陽。那裡有許多節日,端午節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有一個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大夫。他投江以後,百姓們都很傷心,到江邊把雞蛋、飯糰等食物投到江里,說是這樣把江里的動物餵飽後,它們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所以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粽子嘍!媽 媽把墨綠的艾葉包成圓錐形的,然後放進一層糯米,再塞進一顆紅彤彤的棗,再壓上一點糯米,紮上線,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媽 媽熟練地又包了好幾個。媽 媽把粽子放進鍋里,倒上水,蓋上鍋蓋,開始煮粽子。

大約過了一小時,鍋里飄出陣陣清香,我知道粽子已經熟了,媽 媽把粽子撈上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個,真是美味可口啊!她趕緊叫我和爸爸把這些粽子送給外公、外婆吃。

端午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我喜歡過端午節。

家鄉的中秋節

作者:三年(7)班  黃兆涵

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了。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它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賞月祭月是這個節日的重要習俗。為什麼要賞月呢?因為有一個傳說,叫嫦娥奔月。說的是一個叫后羿的英雄用神弓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了一個太陽。后羿娶了嫦娥為妻子。一天,后羿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給了后羿兩顆不死藥,說:“一人吃兩顆能成仙。”后羿把不死藥給了嫦娥,結果被惡徒蓬蒙看見了。幾天后,后羿出去了,惡徒拿著劍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就把不死藥吞下肚子,沒想到立刻飛上了月亮。后羿怎么追也追不上,於是只能在花園裡擺上月餅,祭拜她,以表達對妻子的思念。

今年中秋節,我參加了縣圖書館組織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我玩了做月餅、吃月餅、背《水調歌頭》、給月亮拍照等節目。今年中秋節的晚上七點十五分,月亮是最圓的,要想看到這么圓的月亮,就要再等上八年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想對大家說,在這一個月色最明亮的夜晚,無論你身在何處,都給家人和朋友送去美好的祝福吧!

元宵節

作者:三年(7)班  溫正勛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我查看了資料,了解了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等習俗。

元宵,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叫湯圓或圓子。元宵有實心和空心之分,空心的湯圓裡面有芝麻之類的東西。

我最喜歡賞花燈了。每當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人山人海,人們正在興致勃勃地賞花燈。你看,路邊的花燈有的像兇猛的老虎,有的像啼叫的雄雞,還有的像騰飛的巨龍……它們栩栩如生,把城市打扮得炫麗多彩,美不勝收。大街上,每個人都面帶笑容,悠閒地走街串巷,看花燈,猜燈謎。

夜深了,元宵節的氣氛也慢慢消退。過了元宵,年的味道也漸漸淡了,人們也向春節說拜拜了。

家鄉的中秋

作者:三年(7)班  陳子衿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關於中秋有一個經典故事——嫦娥奔月。我給大家講講吧。

話說后羿射下九個太陽被玉帝乏到了人間。一天,西王母娘娘佩服他的勇氣,給了他一顆神丹並告訴他一定要保管好,不能給壞人拿走。有一次,后羿不在家,嫦娥偷吃了神丹,飛上天成了仙。后羿怎么跑也追不上她。他很想念妻子嫦娥,只好在後花園擺上月餅祭祀她。這就有了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節這天,我去外婆家吃飯。我們一邊吃晚飯,一邊聊天,吃完飯後,一家人去賞月。剛開始,天空爺爺似乎在生我們的氣,不讓月亮姐姐與我們見面;過了一會兒,月亮姐姐躲開烏雲,露出笑臉來看我們了。

“小時不時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在皎潔的月光下,我為大家朗誦大詩人李白寫的《古朗月行》。看著圓圓的月亮,我問弟弟:“月餅大,還是月亮大?”弟弟一手抓起月餅就跑了。

通過這次交流活動,我對中秋節的了解更多了。

家鄉的端午節

作者:三年(7)班  林搏躍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天,家鄉的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

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由來的嗎?這裡還有個故事呢!

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看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時,悲憤交加,投江自殺。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要去咬屈原的屍體了。人們見後紛紛學著這樣做。

從此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屈原。

媽 媽告訴我,前幾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鄉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河面鑼鼓喧天,兩岸擠滿了人,可熱鬧了。這幾年出於種種原因,政府禁劃了,真可惜!

端午節到了,外婆就會包很多粽子,有火腿粽、蛋黃粽、紅棗粽、豆沙粽。我最喜歡吃火腿粽了,一口氣可以吃好幾個呢!

吃完粽子,外公就會拿雄黃酒給我們幾個孩子塗在手指、腳趾凹處和頭頂上,說是可以避邪。

端午節真有意思,我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