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村見聞

司紫瑞    XX年5月23日,華陰金筆作文培訓中心組織了“‘慶六一’陶藝村愛國主義教育一日游”活動。  這天早上7:30時,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集合地點--市政府廣場國旗桿下。金筆張老師和隨團張醫生正在給早到的同學分發白色迷你旅遊帽。不一會兒,同學們就到齊了。大家排成兩列隊伍,坐上了開往富平陶藝村的綠色豪華旅遊大巴。 天氣預報說今天是陰雨天氣,所以好多家長心裡都懸著一塊石頭,但還是把自己的寶貝按時送到了集合地點。一上車,張老師讓我們繫上了安全帶並一一檢查。然後宣布此行宗旨:平安出行,安全第一;展示形象,言語文明;遵規守紀,行動統一。一再強調,車上車下,不喧譁,不打鬧,不擅自離團。  大約兩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富平縣陶藝村,此時車外天氣放晴。我想,老師和家長們心裡懸著的石頭該落地了吧。剛到站,張老師就神情激動。原來,張老師國小時的語文老師楊奶奶早就等候在這裡了。只見張老師上前擁抱了楊奶奶,激動地說不出話來。旁邊的幾個叔叔也和張老師激動地握手寒暄,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在叔叔們的帶領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參觀第一站:習仲勛爺爺陵園。  站在隊伍最前面的兩個男生抬著一個一人多高的花籃,五顏六色,還是鮮花呢。我們走著走著,被陵園四周的美景所陶醉。高樹紅花,綠草茵茵。有一些小孩子在陵園景區小路邊用畫著水彩畫,仔細地完成他們的作品。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習爺爺的石像前。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了習爺爺革命的一生,勤勞的一生。我注視著習爺爺的石像:他身材魁梧,笑容可掬,很是親切。這時,兩個男生捧著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習爺爺石像面前。工作人員宣布儀式開始了。隨著講解員阿姨的提示,全體人員向習爺爺塑像莊重地鞠了三個躬,又繞石像一周。走到石像背面的時候,我看到有十二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一生戰鬥,一生快樂,天天戰鬥,天天快樂。這12個大字是對習爺爺革命一生的真實寫照。  天熱了,太陽當頭照,我們鼻子上慢慢沁出了汗,可是同學們興致勃勃,一點不覺得累。我們來到了陶藝村第二站:陳列館。  一樓介紹習爺爺早年革命活動,二樓介紹習爺爺解放後的革命經歷,三樓陳列著習爺爺的著作和生前使用過的臥室、家具。看到這些,我們十分敬佩習爺爺。他那樣一個大官,卻生活簡樸,值得我們學習。 不知不覺到了12點。楊奶奶和我們合了影,還給我們發了清涼爽口的薄荷糖。張老師指揮大家坐上大巴去天豪酒店和楊奶奶共進午餐。 下午1:30,我們坐車返回陶藝村,參觀陶藝兩大館:主館和美洲館。  走進主館,真是眼花繚亂。我們一邊感嘆著主館獨特的建築結構,一邊傾聽工作人員的講解。主館造型是隧道狀,由紅色磚頭砌成,像走進了時光隧道。主館裡陳列著我國陶藝師的陶藝作品,有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陶品有獨立的,有組合的。其中組合的一組陶品叫“下棋”。只見,下棋的一方神色得意,似乎穩操勝券,另一方急得抓耳撓腮,不知所措,似乎在說著什麼。觀敵瞭陣的一個人看得入了迷,居然忘記了扛在肩上的重重的麻袋。這幾個人,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另一組陶品,是兩個人在划拳。其中一個顯然是喝高了,支撐不住,趴在桌子上,而另一個人右腳踩在長條凳上,左手端著酒杯,右手上揚,仰起脖子,一飲而盡,仍舊面不改色。看著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陶品,讓我們感受到了北方人的豪爽與樂觀的精神風貌。  美洲館裡陳列著外國陶藝師製作的陶藝品。有連根拔起的陶製樹木,一看就是人為所致。這個陶品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愛護樹木。我還看到了一個很奇怪的陶製女孩形象。這個女孩頭小體大,十分肥胖。講解員阿姨介紹說,這是諷刺人們重視外表美麗,而不注重心靈修養的現象。 最後,我們來到陶藝體驗館。大家像歡快的小燕子一樣飛了進來。技師阿姨耐心地教我們怎樣做陶品,一個技師阿姨說:“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泥的濕潤。”我想,這么簡單的事,還要示範嗎?太小瞧我們了。於是,我隨手抓了一塊泥,就做了起來。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我雙手緊捏著泥巴,可是不一會兒,我手裡的泥巴,就被鏇轉的機器甩得就剩粘在手上的泥巴了。阿姨看我這樣,就又示範了一遍,做了一個精緻的花瓶。同學們驚呆了,羨慕不已。我心想:這泥巴,在阿姨手裡咋就那么聽話呢!真是應了那樣一句話:熟能生巧。  我試著自己做花瓶。雖然做得不倫不類,但是畢竟是我親手製作的呀。我在花瓶的大肚子上用竹籤刻上我的名字,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這時候,傳來張老師渾厚的男中音:“孩子們,時間不早了,咱們該回家了!”同學們只好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難忘的地方。 通過這次參觀活動,我不但感受到了快樂,而且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我驕傲,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