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理會躲貓貓

最後一節小課了,同學們都有些按捺不住。“窸窸窣窣”,教室里透著些許煩躁的氣息。

評講課課練的英語老師也察覺到了,不緊不慢地轉過身子,在黑板上“刷刷”亮出了1、2、3、4組的比拼紅旗。上午早讀課,四組打了個平手,如果在此刻分出勝負,勝出的那一組便可免掉抄寫作業。

原本懶洋洋的我頓時挺直了腰板,抄寫可是我最不喜歡幹的事兒了——抄著抄著,就有一股睏倦之感。最近幾天都是第一組獲勝,我抄得心中不爽,必須要贏一次!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第三組成功獲得了一顆星。“閱讀第二題,there were(有)——”英語老師緩緩報出下一題,話音剛落,我立即舉起右手,舉得筆直。請我呀!“蔣佳珈!”我如願以償,深吸一口氣:“there were four people in the farmer’s family.(有四個人在農夫的家庭中)”誰知,話還只說到一半,就引起大批反對聲,連平素成績優異的廷廷也叫道:“不是,有六個人!”什麼六個人四個人?我一時有些慌亂,在一陣議論聲中緩緩坐下。“農夫,夫人,兩個兒子,兩個客人。至少五個人的哇。你不會把客人漏了吧?”同桌小莊也滿臉狐疑地看著我。額,我有些懵了。理了一下思緒,我的目光鎖定在“family(家庭)”上,客人是農夫的家庭成員嗎?我的想法是——no!我堅持自己的答案,下面就要看看老師對“family”的解釋是何了。

英語老師卻故作神秘似的,先把短文整個兒翻譯了一遍。我可是等得急,幾乎沒有心思聽翻譯,此刻,許多雙懷疑的目光正投向我,我頗有些緊張,對老師的作答更是拿不準。萬一我的答案是錯的,那我在同學們眼中答題正確率高的形象豈不是難保?倘若如此自信地舉手,卻報出一個錯誤的答案……我反覆掃描著這道題目,想如同大偵探般搜尋出蛛絲馬跡,從而破開疑案。這道關係我們小組得星、我美好形象的題啊!“兩個客人,農夫……”老師開始作答。什麼,兩個客人也算?客人怎么能和家人混為一談?失望之餘,我仍是心有不甘!“客人算不算家庭里的人啊?”老師忽地聲調一揚。什麼!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的獨角獸向我飛馳而來,經過瞬間思考,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興奮地大叫一聲:“不算!”英語老師面帶微笑地在我們第三組的位置加上了一面紅旗。

最終,我們第三小組終於憑著多第一組一顆星的成績攜手免抄作業的vip卡。

真理,有時會躲貓貓。誰也不知道真理在何方,能做的只有堅持自己認為對的,直到真理呈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