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記:剪紙?藝術?傳承

剪紙?藝術?傳承

剪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從XX多年前的漢代,到21世紀的現代,它展現出人們的工藝;從最單色的圈盤花;到多彩的點色剪紙,它發散出獨特的藝術氣息。

對於我這位“剪紙菜鳥”來說,點色剪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在今日,我有幸對點色剪紙的傳承人——葉文運老師進行學習和採訪。

在課上,他向我們介紹了剪紙的分類,單色剪紙、點色剪紙、套色剪紙、填色剪紙……剪紙的爭論,剪刀論、紙張論、二維論。剪紙的方法,折、畫、刻、剪、貼等等。

課後,我對他進行了採訪。對於我的第一個問題“您最喜歡什麼風格的剪紙?”他迅速地進行回答:“我個人比較喜歡黑白的剪紙,但我只是喜歡,點色剪紙才是我要傳承的技藝。”

“那點色剪紙有什麼特點?”

“第一,它是採用陰刻法刻成;第二,它並不是單色的而是彩色的;第三,它是有採用溫州蒼南的特產——明礬來“隔色”;第四,它是富有民間氣息的。”

“您對畫畫(美術)和剪紙是持什麼態度?”

“畫畫(美術)對我來說是一種喜好,而剪紙則是一種責任,責任!”他神色嚴肅地說。

“您小時候對什麼剪紙印象最深?”

聽到這兒,他皺起眉頭仔細地回憶,“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做的圈盤花,因為她會織布,手也非常巧,經常讓我們拿紙給她剪,至今記憶猶新。“

最後,我對他課間向我們介紹的一幅作品,花了將近三年才完成的《清明上河圖》產生了興趣:“那么,您在製作這幅作品時什麼是最難完成的?”

“最難的是怎么把分開的人物巧妙地連線起來。因為採用的是陽刻的方法,與‘線線相斷’的陰刻法不同,陽刻法要‘線線相連’,要巧妙地把人物連線在一起,這點是最難的。”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不錯,葉文運老師對剪紙花了許多心思。從他口中得知,最初他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點色剪紙,隨後他專門去溫州蒼南橋墩,向一些傳承點色剪紙的老藝人學習剪紙,還了解了點色剪紙的興衰。 

原來,點色剪紙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融合了中國畫、水彩畫的“水點色”的新技法,加上吸取了溫州樂清細紋刻紙、廣東佛山金箔剪紙、河北蔚縣剪紙等流派之長,推出了新品種,一時間鼎盛之至。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為受到了市場經濟的衝擊,作坊、工廠相繼倒閉,人員大量流失,藝人相繼辭世,工藝幾乎失傳。

雖然葉文運老師是從美術系畢業,但他決定傳承剪紙這門藝術。在剛接觸點色剪紙時,連刀都拿不穩,但到了現在,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終於成為一位大師。在傳承了剪紙的技巧後,他在校園中開創了剪紙興趣小組,手把手地教學生剪刻,點染等技法,收穫了良好的效果。從興趣小組到主題網站,從主題網站到特色學校,從特色學校到工作室,從工作室到主題中心。點色剪紙在學校這個溫室中移植培養的花朵,它的清飄散於向民間這個大天地,它的根基的所在。葉文運老師力挽狂瀾,最終使點色剪紙重新綻放光彩。

通過這次採訪,我不僅了解了剪紙這門藝術,知道了剪紙的精髓所在,還明白了這一門幾近失傳的工藝中傳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