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童年

童年趣事

趙宇辰  南京長陽國小  五一班

小時候,大概在上幼稚園之前,我常去老家淮陰玩,在那兒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值得我永久的珍藏在心中。

那時,我在人們眼裡,頂多算個小小孩,是那種有什麼事一塊糖就可以打發走的“小屁孩”,家人都很關心我,也對我管得很鬆,正因為如此,我才能享受到一些農村孩子的快樂,同樣也很小的表哥常帶我去摸魚、逮鳥、搗鳥蛋、粘蟬……

春天,咱哥倆常常施展“輕功”爬到樹上去搗鳥蛋,那樹雖高,但樹桿粗,樹皮又不光滑,所以象我們這么大的孩子都可以爬上去玩。那掏來的鳥蛋,都是讓奶奶炒了吃,味道引得鄰家小孩也來“湊個份子”。

夏天,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季節。拿個麵團子,或一塊傳統口香糖,把它在一根長竹片上的頂端粘一圈後,就可以扛著去粘蟬,竹桿長而重一個人拿不動,要咱哥倆合作,不過竹片一個人就可以扛動,粘蟬時,把竹片頂端的麵團悄悄地靠近趴著蟬的樹枝,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準確性地將麵團撲在蟬的身上,兩個人合作時,必須很默契才能粘到蟬,一般中午容易粘到,大概是蟬也犯困的原因吧。有時一個人粘,一個人在旁邊做動作指揮,說話怕把蟬嚇跑了,有時因為搶著粘還吵架,“這回輪到我粘!”“為啥?”“上次不是你粘的嗎?”“喔,給你吧。”我和表哥常進行這種對話。我最喜歡雨天,那時,大人們在門口橫個和個頭差不多高的長板凳,不讓孩子出去玩,怕雨水濕了衣服,會感冒。這種板凳極重,且高,中間除了一塊又長又厚的木板之外,還有兩根長長粗粗的撐子,在那時的我看起來像牆一樣,只能等大人不注意,和表哥兩人一起用力把板凳推倒,再快速地溜出去,雨天在大樹下能撿到好多寶貝:被雨水淋濕飛不動的小麻雀、樹枝上剛長出的大大的肥肥的黑木耳、滿地可見的蟬的幼蟲褪下的殼、還有地上被雨水衝出的一個個小窟洞,把食指伸進小洞輕輕一攪,就會有個蟬的幼蟲抓住手指,只要迅速把手指往上一拽,一隻幼蟲就從洞裡給拎出來了,這些幼蟲放在火烤熟了,那真叫香啊,好吃極了!

天氣好的時候,我和表哥還會去摸魚,我們一般找那種水快幹了的小溝里摸,擼起袖子和褲管,脫掉鞋襪,衝到溝里,先用手把河底的泥一把一把地捧起來,壘成一道堤壩,然後從堤壩一邊用小盆把水舀起來用力潑到堤壩對面,一下,兩下,三下……堤壩一邊的水漸漸跑到另一邊去了,水少的那邊小魚小蝦再也沒去躲了,只得乖乖束手就擒了,不過這些小魚小蝦好象不想認輸,用手去抓它,它在泥巴里東躲西藏的,好不容易才能捉到一條,蝦子會跳很難抓到,於是我和表哥一合計,用籃子下去泥巴和魚蝦一網打盡,臨離開時,我們還會用腳在堤壩上用勁踩幾下,這樣堤壩那邊的水又可以回流過來,漏網的小魚小蝦可以繼續在裡面生活,留著下次再來摸,每次我們倆都能把籃子裝得滿滿的,兩個人抬著才能弄回去,當然那籃子裡有一大半是水草和泥巴,回去後,少不了還會挨大人一頓罵,因為每次摸魚過後,我們倆都只剩兩隻眼睛是亮了,其餘都被泥巴給糊在裡面了。

童年生活是那么有趣,尤其是這些小事,現在有時候想起來還覺得好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