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同題作文4篇)

我的書架

國小四年級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書迷,如果有一本我感興趣的書放在我眼前,我就可以一動不動地看上幾個小時,甚至一天。而且無論什麼類的,只要是對我有益的書,我都喜歡。

看到這裡,你可別以為我對任何書都是一樣的“寵愛”喲!告訴你吧,我最喜歡的書是文學名著。老舍、巴金、錢鍾書、茅盾、冰心、魯迅、郭沫若等文壇巨匠的代表作我都看過。因為書,我才能與老師沒有障礙地談論名著的中心思想;因為書,我才能被同學親切地稱為“故事大王”;因為書,我才能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我愛書,是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世界,讓我懂得更多、更好更有趣的知識。正因為這樣,我常把書稱為好朋友。

你也許會問:“你把你的好朋友放在哪裡呢?”是啊,放哪裡呢?我可不願意讓我好朋友享受不到優厚的待遇呀!喔,我知道了!我會把它們放在我另一個好朋友身體內。這個好朋友有1.7米的個兒,身寬將近70厘米。身體被木條分為了上下兩層。哎喲,我差點給忘了,這位好朋友還穿著黃色的外衣。你已經猜到了吧,我的另一個好朋友便是書架了。你瞧我這記性,還有一點我忘了給你介紹,它每一層的門啦,都是用玻璃做成的,拉推自如。

自從有了這位好友,使我放書、取書方便多了,書再也不會滿屋子丟,房裡再也不會像以前亂糟糟的了,再也不用被媽媽罵了。每買一本書,我就會把書放人書架。如果隨便亂放,書架也會非常亂,所以放書時一定得有順序。我通常把休閒的書放在下面一層,疲勞時,隨手拿來看一看,娛樂娛樂。文學名著放在上面一層,在最佳記憶力時間拿出來看,汲取營養。

回想以前,我喜歡看的書只能放在地上或床頭柜上,怎能與現在的條件比較呢?我們家沾了改革開放新政策的光,生活條件改善了,這不,我就添了一個我喜歡的書架。 

文章從談書到談書架,結構的轉換和承接是自然緊湊的。談書用的是敘述式的語言,寫得有情感,排比句的運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談書架用了列舉數據的說明方法,介紹了它的結構、顏色和門的特點。接著文章用對比法寫出有無書架前後的房間的整潔情況,以示突出“我”對書架的利用和喜愛。

我的書架

國小四年級

我有一個普通的書架,雖然它很簡陋,但上面有許多“精神食糧”。每天,我都會用抹布輕輕地擦我的書架,我的心也隨著抹布在書架上移動著……

一天,我來到同學家玩,看見她的書架上的書雖然不多,全是什麼《腦筋急轉彎》、《聖鬥士》之類的書,同學卻得意地說:“怎么樣?這書架不錯吧?要知道,這可是我叔叔從上海帶回採的。”我再定睛一看,對,這個書架美麗、精緻,玲瓏剔透,十分漂亮,上面還有龍鳳的雕刻。看著這精美的書架,我的心痒痒的,真想讓書架馬上變成我的。

一次,那個同學來我家玩,到我的臥室,一眼便望到我的書架,嘴角露出一絲譏笑,說:“都什麼時代了,你還用這種破書架呀,再窮也不至於這樣吧!”我默不做聲,她也隨意從書架抽出一本《冰心小說》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好一會兒,她才把書放回書架,自言自語地說:“這本書對我寫作文太有用處了。”隨後,又拿起那本《國小生作文選》看起來。她看得很認真,直到太陽落山,她才戀戀不捨地走出門外,輕聲對我說:“你的書真好看呀,能借一本書給我看嗎?”我欣然同意了。

下次,我又去那個同學家,我發現那個小巧、精緻的書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普通的書架。上面不再是卡通遊戲等書,而是一本本名人小說、科普讀物。她告訴我,不要比誰闊氣,再美麗的書架也沒有用,那些卡通、遊戲書看起來沒多大意思,要看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好書才行。這都是我書架的功勞啊!

回到家後,我重新打量著我的書架,它樸素、乾淨,上面有充實的知識。比起那外觀漂亮而裡面只裝著些沒用的圖書的書架,實在要好些。從此,我更加喜歡這個平平常常的書架了。

做人不也一樣嗎?

這是一篇因事寓理的作文,對比手法使用嫻熟,成功之處在於精描細寫,娓娓道來的功夫。

很驚嘆四年級小同學描摹事物和心理活動的能力,她開頭起筆則不凡:“每天,我都會用抹布輕輕地擦我的書架,我的心也隨著抹布在書架上移動著……”這句話飽含了對自己書架的情感。但當她見到別人精緻華莢的書架時,內心也不禁為之一動,畢竟美麗的外表是吸引人的。不過,通過同學對兩種書架的評價和看法的轉化,最終更喜歡自己樸實無華的書架了。這種對照寫法既使文章曲折有致,起伏生波,又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了華而不實不可取,有用才可愛的寓意。

末句一筆盪開,聯繫到做人,雖然顯得有些突兀,但卻表現了作者升華主題的意識。

我的書架

國小四年級 

書架,是一個普通的裝書用具。我從五歲開始到現在,就已經有三個書架了。

五歲時,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書架,我高興地把我所有的故事書、漫畫書全放進了我的小書架。可是,書架太小了,裝不了多少書,我的書架就滿了。

七歲,我上一年級,我又換了一個書架,紅木製成,上面還雕刻著圖案。可我裝的書類可大不一樣了,不僅裝著書,而且裝著一些我親手製作的小手工:蹺蹺板、蛋殼不倒翁、花籃等各種各樣的小手工。

三年級,爸爸也給我買了一個更加精製的書架。全身披著粉紅色的外衣,就像一個美麗的小公主。這時,我需要的是更多的知識,爸爸答應了我的要求,給我買了好多的課外書籍,有《十萬個為什麼》,有《四大古國的介紹》,還有《解開科技之謎》……這時,我早已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了。

現在,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那個書架里又增添了更多的書。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我就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我仿佛來到了埃及,看到了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我仿佛來到了太空,看到了火星、木星、土星,真是身臨其境,令我樂而忘返。

從五歲到十歲,這六年書架的變化和書的變化,書架從舊到新,從小到大,書從少到多,從淺到深,這一系列的變化,說明我需要更多的知識,需要更多的內容來補充自己的頭腦,我再不是像小時候那樣只是滿足我的樂趣,哄我開心,我長大了!

這三個書架,伴隨了我六年,相信以後我書架里的書會更多,更好的。這個書架,我也會保存好的。而且,爸爸為了不讓書沾灰塵,還特地在書架上安了一個天藍色的布簾,和粉紅色配在一起,更加漂亮了。每天,我都要認認真真地打掃這些書,還要把書架上下都擦一遍,直到它們變得一塵不染,我才能安心。

我非常喜歡這個書架,但是,我更喜歡的是書架里的書,因為這些書,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和無窮的樂趣,還有做人的道理,這也是我把它們打掃得一塵不染的原因。

這個書架將伴隨我到大學畢業甚至更久。

這篇文章是小作者寫自己的變化成長曆程。

文章以前後三個書架和書的變化,寫她從五歲封十歲讀書逐年增多,對書的感情也逐年加深。因為這些書架上的書,“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和無窮的樂趣,還有做人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是小作者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索,寫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書架上一張小漫畫、一幅雕刻圖案、一個自製小花籃、一本科普知識小書,都寄託著她的感情和遐想。全文抓住中心,徐徐道來,不枝不蔓,充滿了童真和情趣。

我的書架

小四年級

小時候,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連書架也不例外,總喜歡爬到大人書架上亂翻。雖然那個時候我還大字不識,但我還是興致勃勃地翻看著大人的書。後來,我漸漸長大了,越來越喜歡看書了,我的書便慢慢地多了起來,最後書終於堆不下了,就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

自從我有了書架以後,我就更喜歡看書了,總想把書架填滿。有一天,媽媽買了很多我並不喜歡看的書,她不管我怎樣解釋,始終認為這些書對我很有幫助。可是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本來就讓我差點喘不過氣來了,媽媽卻硬要火上澆油,讓我去看那些根本就不屬於我的書。我認為這全是因為我以前太愛看書和我的大書架填不滿所造成的。所以,我漸漸認為書架就像個猙獰的魔鬼,牢牢的把你和它捆在一起,並且不停地給你增加負擔。於是我恨透了書架,決心再也不買書了,讓它永遠也填不飽“肚子”。

就在這一段時間裡,我默默忍受著沒有書的寂寞,又開始有點兒後悔:當初媽媽給我買的那些書的確對我很重要,一個人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偏愛去只看某一種書,而該擴大自己的閱讀範圍,廣泛地接受各種文化知識,這就和一個人不能偏食的道理一樣。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接觸書架,它並不像我想像的那么可怕,在我眼中它變成了一艘承載知識的飛船。它帶著我們飛到各種各樣的知識王國里遨遊。雖然書架不像書那樣不可缺少,但它卻是我們學習科學知識攀登科學知識高峰中的可儲藏知識、檢索知識的倉庫,它標誌著從幾本小人書到讀書破萬卷的一個重要突破,是人生學習和探索科學知識的必備工具。 

從此以後,我又與書架交上了朋友,它將伴隨著我度過童年的美好時光。它使我的好奇心促使著我去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讓我走進更新的世界。

本篇文章如實地寫出了一個由好奇心而翻弄大人書架上的書——自己擁有書架——恨書架——重文書架朋友的心理流程,寫得真,記得實,是一種真情的表達。情節的發展、心理的變化也都自然,令人信服,說明作者在構思上下了一番功夫。段句的轉換與銜接沒有雕鑿的痕跡,而且語言富有童味,遺憾的是這種童味的語言在文中後兩部分中被兩處“大人話”所替代了,失去了自己年齡的特點,少了點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