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作文

幫助作文(1)

就快要畢業了,可還有一件事讓我一直讓我記憶深刻。 一天我在學校里寫作業,寫著寫著就想休息一下,我就去上個廁所,可回來時卻發現自己昨天才買的筆不見了。我焦急萬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突然,我同座位告訴我,他剛剛會來時發現那隻筆在講台上,我跑到講台上左找右找終於在講台上一個小角落裡找到了。我回到座位上連忙感謝他,他卻說同學嘛就應給互幫互助嘛。他的這一舉動告訴我同學之間就應給互幫互助而且不需要理由。 還有一次我在考試,而我後面的人老是搞我,我就回頭去指責他。這剛好被老師看見,老師就說我:“你為什麼要回頭。”我就跟老師解釋,老是不信就問我後面的人。他當人說沒有了,他的一舉一動都都被我的同座位看到了,就為我辯解了。我的同座是個熱心腸,我也要和他一樣。 6年的生活有許多喜怒哀樂,都在記憶這本日記本中。 

幫助作文(2)

“叮鈴鈴……”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去操場上玩。我最後走,發現教室里第三排還一位女同學。她正拿著數學本,皺著眉頭,一會兒翻一翻數學書,一會兒又跺跺腳,可眉頭總是皺著。

我輕手輕腳地走到她身邊,她抬頭看看我,又低下頭去。我奇怪地問她:“許多同學都出去玩了,你為什麼不去呢?”她輕聲地回答:“這道題目我不會訂正,上課前是要給老師的。”我想了想,把我自己的數學本遞給了她。這時,我準備出去玩,可又一想:我怎么能讓她抄呢?應該讓她搞懂題目的意思。於是,我拿回我的本子,對他說:“我來教你吧!”“好吧”她說。

我拿起數學書,一看:這道題目是行程問題的,一點也不難呀!

我對她說:“不會做可以畫線段圖呀。”她畫好後,我接著說:“你看,甲、乙兩船同時從上海開往武漢。甲船每小時行17千米,乙船每小時行19千米,經過了25小時,用17乘25就是甲船一共行的千米數,19乘25就是乙船一共行的千米數。問這時兩船相距多少千米,用乙船一共行的千米數減去甲船一共行的千米數不就行了嗎?”

她聽懂了,趕快寫了下來。老師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勾。她笑了,笑得那么甜。我也笑了,笑得那么歡。這時,“叮鈴鈴……”的上課鈴聲又響起來了。這個課間我雖然沒有出去玩,但是幫助同學解決了困難,我心裡比出去玩還高興。

幫助作文(3)

幫助是不可沒有的,為什麼木碳那么柔軟,而金剛石卻堅韌無比呢?實際上是分子的結構不一樣。金剛石的分子結構像個堡壘,分子之間相互支持,幫助,才得以如此“削鐵如泥”;而木碳分子之間距離很遠,結構鬆散,便一捏可碎。

然而,我認為,給猴子建屋這種幫助是無謂的。照這樣看來,一個動物園要建60個小木屋,那全國要有多少個供猴子冬天休息的小木屋呀!豈不是浪費木材?

並且,猴子有自己的生活本性,它們可以相互幫助。如果動物園的猴子過冬都要住暖房的話,那野生的猴子冬天不成了它們的末日?莫非把它們全抓入動物園?我認為,不要讓他們失去了自身的本性,否則後果不堪構想。

有個故事:兩隻小老虎生於動物園,XX年來,它們一直在動物管理員的照顧下生活,吃飯有人喂,一點不愁。可是,前不久科學家對它們做了個實驗——將一頭牛放入兩隻老虎的籠中,這兩隻老虎便一擁而上。本以為一會兒這牛便屍骨無存了,可10多分鐘後,卻見老虎似乎在“掙扎”:兩隻老虎也制服不了一頭牛!半天,兩隻老虎也無法將牛按倒在地,只得看著牛無可奈何,束手無策。它們完全失去了獸性。

這些猴子不也正如此。如果讓它們失去了本性,它們將無法再回歸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是殘酷的。

還有,如果給它們建了屋子,它們自然可以溫溫暖暖過個冬,可反過來想,這下猴子是安穩了,但它們從此也只能依賴人,吃、住再也不會自己去創造,就像報紙上曾經報導過的:某動物園給猴山的猴子做衣服穿來過冬,可猴子從此很少出戶活動,只在猴山的籠子內折騰,不願再出去受凍。它們根本再無法獨立生活了,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至於那些乞丐,完全可以乾一些不怕風吹日曬的活,只要肯吃苦,總是可以自立的。

總而言之,人之間缺少不了幫助,我們要學會誠摯的幫助,不要無所謂的幫助,因為這有可能害了別人。

(34分鐘完成)鄭北京:是啊,無謂的幫助不僅不會起到幫助的作用,有可能還會害了對方。王遠同學的觀點很獨到,很精闢。用物質分子間的結構不同來比喻幫助的作用,新奇而獨特,給人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