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知識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時隔天,我們又相聚在校園裡,此時此刻,我們有太多的感概,我們為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哀傷,為我們還健康活著而慶幸,為重災區還在備受煎熬的倖存者們祝福,剛剛過去的5.12汶川大地震,頃刻之間,讓無數尚未完全綻放的生命走向寂然,這更讓我們覺得生命的珍貴和脆弱。同時,這也給我們上了人生中最為深刻的一課,自然災害無法抗拒,那么在災難面前,我們該如何預防和面對呢?擦乾眼淚,痛定思痛,了解地震常識、地震來臨如何科學應對、災後如何自救等問題成了我們當前必須思考和學習的內容,今天我就講講有關地震方面的知識。

一、什麼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因人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強烈的振動會引起建築物破壞、山崩、滑坡、土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災害有火災、水災、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地震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地震具有頻率高、強度大、分布廣等特點。因此,我國成為世界上地震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絕不是什麼鬼怪神靈所為,一切迷信的說法都是愚昧無知的。

二、地震的前兆

地震和颳風下雨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它來臨之前是有先兆的。特別是強烈地震,在孕育過程中總會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如地下水的變化。因為地下水埋藏於地層之中,地震前地球內部能量的變化會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造成井水翻花、冒泡、打漩、發渾、發響、變溫、變味等現象。

如氣象的變化。主要包括震前風、霜、雲、霧、地溫、氣溫、日月光等現象異常。如天氣驟熱驟冷,大澇大旱。

最明顯的就是震前動物行為極為異常,出現煩躁、驚慌、不進食、不進圈、萎靡不振、神情傻呆等反常行為。比如,大貓叼著小貓跑、冬天蛇出洞、牛羊不進圈、鴿子驚飛不回巢、雞飛樹上叫、蜜蜂群遷等等。

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夜,丰南縣稻地鎮一農婦的孩子看到院裡老鼠活動頻繁,孩子認為可能要地震,想搬到屋外去睡,母親不僅不信,反而責怪孩子亂說話,結果在大地震中孩子被砸死,這讓那位母親抱憾終生;同夜,該縣樓莊子一村民在深夜聽到住房附近發出嘩嘩流水聲,原來,平時水量並不豐裕的一口井突然往外冒水,這位村民意識到要地震,立即叫醒全家跑了出去,隨後大地震發生了,全家幸免於難。

三、地震發生時該怎么辦

如果你在家裡,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能滯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間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戶邊,不要靠近不結實的牆體,不要破窗而逃。應該飛速跑到承重牆牆角、衛生間等開間小,有支撐的房間,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處。住在平房要避開大梁。住樓房者,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能到陽台、樓梯、或去乘電梯,更不能跳樓。因為陽台、樓梯是樓房建築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電梯在地震時則會卡死、變形,跳樓無論怎樣,最後的結局都會一樣恐怖。

如果在學校或公共場所,一旦發生地震,首先要做到聽從老師或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千萬不能慌亂、擁擠。應就地蹲在課桌或其他支撐物下面,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閉上眼睛,儘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待地震過後,聽從指揮,有組織地迅速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台上去!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如果在商場、書店、等處發生地震時,還應避開玻璃門窗、櫥窗和玻璃櫃檯以及高大、擺放不穩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貨架。

再次,如果在戶外發生地震時,應迅速離開各種高大危險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避開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可以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飛速避開水邊,如河邊、湖邊、池塘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還應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如山腳下,陡崖邊,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於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要保護好自己的頭部。在野外還應注意避開變壓器、高壓線,以防觸電。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那怕有一絲希望也不放棄。這次汶川大地震之後,同學們從電視等媒體上都可能知道了,有許多倖存者之所以能倖存下來,那就是他們在地震中被廢墟掩埋後,保持著驚人的鎮定和勇氣,一點也沒有悲觀失望,堅定自已能活下去,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蹟。

同學們,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嶼國家,其地震的範圍和次數遠遠高於我們國家,但每次地震,他們總能把人員傷亡和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這是什麼原因呢?那就是和日本國民接受地震預防教育,了解抗震避災常識有著重要的關係。同學們,人的一生要學的知識很多,除了書本知識之外,更多的知識來自社會和生活。當災難來臨時,我們需要的不是驚慌和無知,而是鎮定和熟記在胸的科學的應對辦法。同學們,前事不亡,後事之師,震災之後,我們既要爭分奪秒地努力學習課本知識,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又要更廣泛地去接觸課外知識,了解各種生活常識,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