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題”

“巧題”

有一件非常 倒霉的巧事曾經發生在我身邊``````   

二年級下學期的一天晚上,我在書房裡做數學《每課一練》,當我做到第二單元最後一道思考題時,我雖想了許多辦法,但也沒能把它做出來。我急忙跑下樓去問媽媽,可惜媽媽也不會。於是媽媽就叫我把題目抄好,並再三叮囑我明天一定要問老師。第二天,我早早的來到學校,可是不知怎么的,就是羞於開口問老師。我想:我是班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如果我問老師,同學們一定會笑話我的,多丟人啊!再說這道題又不一定會考試,混過這一次再說。誰知這一想法,真的讓我倒透了霉。   

過了幾天,數學第二單元測試了。試卷一發下來,我就看傻了眼,最後一題不就是媽媽叫我問王老師而我又沒敢問的那道思考題嗎,怪不得人家常說“無巧不成書”,這倒霉的“巧事”,居然被我給碰上了,真倒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那道氣人的思考題,雖絞盡了我的腦汁,可就是沒辦法解開。“嘀鈴鈴……”,下課鈴響了,我皺著眉頭,無可奈何地交上了試卷。  

過了幾天,王老師把試捲髮下來了,我拿到了自己的試卷,“哎,都是那討厭的思考題,害的我真慘啊!”看著那些考了“100+10”的同學們一個個笑容滿面,我臉上火辣辣的,心裡別說有多難過了,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  

回到家,我把試卷給媽媽看,媽媽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柔聲地說:“小文,這道題不就是前幾天我叫你問老師的那道題嗎?你怎么還不懂?”“我……”我支支吾吾地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過了一會,媽媽拿來了一本書,給我講了《問題簍子》的故事:著名的哲學家維根斯坦在劍橋大學學習時,他是穆爾教授最頭疼的學生,他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每完沒了。是劍橋大學有名的問題簍子。由於他的不恥下問,終於成為穆爾教授最出色的學生。疑問是學術研究最寶貴的精神!沒有疑問,便沒有進步。這些話我雖然不是很懂,但我似乎也明白了這么一個道理:學問學問,要學要問,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從那以後,凡碰到有疑問的地方,我都能主動地去請教老師了。那倒霉的“巧”事,就不再光顧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