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失去

 坦 然 面 對 失 去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視窗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坦然一笑:“鞋無論多么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揀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體現了他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面對失去的豁達心態,令人頓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習慣於得到而害怕失去。?儘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可賀,而失去則可惜可嘆。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甚至為之痛苦。

人生雖短,為了不虛度光陰,使生命儘可能卓越,我們的確應該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創造業績。然而,我們也應該正確看待失去,學會忍受失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標,有時不得不“丟卒保車”;尤其是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錢——那種只要出賣良心或尊嚴就可以得到的金錢。

坦然面對失去,需要及時調整心態,首先要面對事實,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實是相對的。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民間安慰丟東西的人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了失去而懊惱,不如全力爭取新的得到。應該明白的是,有時失去並不一定是損失,而是放棄,是奉獻,是大步躍進的前奏或序曲,這樣的失去,不也是了事嗎?

坦然而對失去,不是像有些人那樣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樣“看破紅塵”,碌碌無為地苟活。坦然面對失去,就是胸襟更豁達一些,眼光更長遠一些,經常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與顧盼,以便集中精力於人生的主要追求。這樣,大而言之,有益於社會;小而言之,有益於自己。

坦 然 面 對 失 去

前不久,同室的舍友把我的復讀機弄壞了,我很惱火,亦覺的可惜,但這一切都幾乎無法挽留一句對不起也就過去了,很遺憾,她沒有任何表示,甚至一句對不起都沒說,當我試問她如何弄壞時,她反用一種不耐煩的表情和帶責備的語氣回答我:"我怎么知道?"我當時我火亦為她的為人感到可笑,我沒有與她翻臉的意思,只是心裡感到很冤,同時對這個世界感到無助,很可笑:如果弄壞別人東西的是我,我一定會很愧疚,並且想方設法去補償她,人啊人,為什麼如此不同"我用我的理智告訴我:你不可一那么小氣,讓它過去吧,如果你要與她翻臉的話你會在眾人面前失去形象,你會失去一個甚至多個朋友,你一定要學會容忍,就當你用"寬闊"的胸襟去寬容別人的過錯,去坦然面對失去.

可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別人不會刻意記住我的大度,也不會真正切身體會同情我的感受,這事只是她們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倘若我真的給她臉色以捍衛自己的利益,在場的各位一定會永遠記住我的刻薄,吝嗇.甚至會把這種看法一個個的傳播出去,糟糕點的就是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決不允許自己的這種形象的,因此當我面對失去的時候,我選擇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吃虧者.

是啊,別人的囂張並沒使她們失去什麼,別人總是那么受歡迎,人人都愛在她們面前奉承而我看到的卻是她們醜陋的一面,她們並沒有學會愛別人,尊重別人.面對這些現象,我只能承認我是不幸運的人,總是吃虧,不是有句話說"吃虧是福"嗎?你可以說我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崇拜者,的確,我的一切怨只能在內心沸騰,但我願意做這樣一個阿q,因為我承受過的經歷過的比它們更多,想的也更深,更遠.我在自己不手尊重的情況下懂得去尊重別人,我堅走進社會那個大舞台,總會找到與我志同道合的人,欣賞我的人,支持我的人.

也許我的思想比她們更有深度,更符合社交標準,在此之前,我必須坦然面對失去,不,永都要這樣!只有心底坦然,才不會裡老是惦記著什麼,才不至於活的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