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運會作文

十運會作文(1)

不記 得什麼時候‘十運會’三個字在收音機里可以聽到,電視機里也能看到,街頭巷尾人們談論得也最多。在我的心目中開始建立起‘十運會’這個似懂非懂的影像,她好像是一個等待出嫁的新娘,要在南京舉行婚禮了。

大家知道南京是個名副其實的‘博愛’之都,是江蘇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此南京市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你看!幾十條道路出新,工人叔叔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捷運一號線貫通運營,工作人員奮戰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在河西的奧體中心那就是‘十運會’的主會場,它設計新穎、別致,氣勢輝宏壯觀,現代氣息濃郁。在這裡召開‘十運會’非常莊嚴、隆重、生動、活潑。

我們將迎來祖國各地的運動健兒,南京的視窗行業,七個客運站一千多名工作人員,穿上了統一的標準化服裝,計程車公司把所有的轎車改換成紫金綠的外衣,加上美觀大方的頂燈,顯得格外明亮,他們以嶄新的姿態迎送各方貴賓。

江蘇省南京市的運動員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將要在運動場上創造佳績。 通過‘十運會’將為江蘇建設文化大省、體育強省推上一個新台階。

我和同學們一樣,想在‘十運’期間多收看一些“十運現場直播”我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撩開“新娘”的面紗,一飽眼福。   

在南京的這片熱土上,讓時代為我們喝彩。 

十運會作文(2)

早在XX年9月,十運會江蘇省籌委會就召開了“十運會視覺形象設計研討會”,同時籌委會向海內外正式推出徵集會徽活動。到11月8日會徽徵集截稿,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籌委會共收到應徵作品1304件。來稿區域,除個別省區,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市。從來稿對象看,有高水平的形象設計專業公司,有一批高等院校的平面設計專業人士,也有工人、農民、解放軍等業餘作者。這些作品凝聚了廣大民眾對體育事業和民族強盛的熱情關注。

XX年11月18日,十運會會徽評選舉行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向新聞界公布初評入選的50件作品。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這50件作品與歷屆奧運會、全運會、城運會、大運會會徽資料同時展出,並在江蘇主要媒體和網站刊發,接受廣大民眾的評選。第二輪評選,選出了10件入圍作品,再次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很多民眾和社會有識之士發表了真知灼見,許多有價值的見解為會徽的最後選定提供了參照。

XX年12月1日,籌委會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和南京、蘇州、無錫的十運會會徽評審委員會委員,在南京古南都飯店對十運會會徽進行了複評和終評。評審委員會集中了國內著名的藝術設計專家,有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第29屆奧運會會徽評審陳漢民、第五屆全運會會徽的設計者陳培榮,還有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院長許平。 為了保證會徽評選的公正與公平,評審工作始終在江蘇省公證處人員的嚴格公證下進行。十運會籌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江蘇省副省長何權在觀摩50件初選作品時,曾細心地詢問“50件作品之外,還有沒有好的東西呢?”

他交待工作人員:請評審在篩選作品時,務必再慎重些,不要埋沒了好的作品。 令人驚奇的是,在複評選出的10件入圍作品中,確實有一幅50件之外的作品。72歲高齡的評審陳漢民先生慧眼獨具,在眾多初評落選作品中逡巡瀏覽,目光最後停留在一幅以繡球為創意的設計作品上。他覺得這幅作品以傳統的繡球作為會徽圖案,有動感,包含吉祥、好運的意思,符合中華民族喜慶的審美觀,創意獨特。至於畫得好壞,還可以修改。他的看法得到了多數評審的認同,在充分討論溝通的基礎上,這件作品順利投票入圍。 複評進入第三階段,對最後投票決出的3件送審作品提出修改意見。11位評審集中真知灼見對作品認真提出了修改意見與建議。十運會會徽經過民眾和專家的多輪評選,經過設計人員精益求精的反覆修改,凝聚了專家的心血與智慧,代表了廣大民眾的心愿和追求,經過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的最後審定,終於確定。

XX年4月23日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會徽揭曉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當日晚,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南京中華門城堡,在艷麗燈光的照耀下,格外雄渾壯觀,充滿著節日喜慶氣氛。社會各界民眾XX人參加了揭曉儀式,寓意XX年十運會在江蘇舉行。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和南京市領導以及揭曉儀式特別協辦單位深圳好家庭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首先向會徽入圍作者頒發證書。梁保華為會徽入選作者、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謝燕淞授獎。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肖天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當主持人宣布會徽揭幕時,一名仙女從空中飄然而至,同六朝古都的6名雲錦織女,手捧南京雲錦珍品獻上主席台。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和江蘇省省長梁保華徐徐展開畫軸,一幅繡著十運會會徽的雲錦呈現在觀眾面前。頓時,全場掌聲雷動,禮花怒放,鼓樂齊鳴,火龍翻騰,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十運會會徽以龍騰虎躍為主題。整個圖形由數字“10”變化而來,又是一個“s”的變形,“s”為體育英文的頭一個字母,也是江蘇簡稱“蘇”字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意在以虎踞龍盤的藝術形象,體現十運會舉辦地江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域特徵,以及競技體育生龍活虎的鮮明特點。

會徽圖形的設計既注重傳統又立足現代,特彆強調活力和動感,以凸現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