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心臟的歷史

很多同學都看到過計算機,有不少同學還使用過計算機。可是同學們知道計算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什麼嗎?計算機像人一樣也有它的心臟,叫中央處理器,簡稱cpu。我們現在使用的微型微型計算機的第一塊心臟誕生於1971年,由美國得intel公司開發。整塊晶片集成了2300個電晶體。用現在的眼光看,這是一塊能力低得可笑的計算機心臟,可正是它的誕生,揭開了人類科學史的新篇章。1974年,集成6000個電晶體的新一代cpu誕生了,它成為第一台微型電腦的心臟,1979年誕生的cpu集成了29000個電晶體,到了1982年,嶄新的一代cpu誕生了,它集成了13.4萬個電晶體,用它組裝的計算機被稱為286微機。1985年是電腦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年份,在這一年一種集成了25萬個電晶體的cpu誕生了,它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打破了過去各個計算機只能獨立使用,信息不能互相享用的界限,使計算機真正走向了大眾。它就是386計算機的心臟。九十年代的第三年,又一種具有里程碑式的計算機心臟走上了生產線,它集成了310萬個晶體客,它的名字叫奔騰。說到奔騰,我們馬上會想到現在的奔騰三代,它又集成了多少電晶體呢?在小小的不足3平方厘米的基座上,被安上了約XX萬個電晶體,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議啊! 從2300個到XX萬個,這巨大的變化只用了不足30年的時間,我們又怎么能不為人類的聰明才智所折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