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變味了

以前,長輩在過年時總會給小輩一個紅包,也叫壓歲包,為的是保佑小輩在新年裡健健康康,萬事如意。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每到過年時,小孩收到紅包總會很開心,不過,那時的紅包里只有幾元錢,而且那時的孩子也不是在乎有多少錢,只在乎有多少紅包。

但是,這個習俗經過了幾十年,有點“變味”了。現在經濟發達了,人們的腰包鼓了起來,紅包自然就鼓了起來。小小的紅包里經常是裝著一百兩百,甚至一千元。孩子們收到的錢多了,攀比之風自然盛行起來。過年了,同學之間的見面語經常是“你今年紅包‘收入’多少?”而不是“你今年年過得怎么樣?高興嗎?”不要笑!你可能也說過這句話。並且,同學們的回答也是令人大吃一驚!“五千!”“一萬”這哪是學生?過年的紅包都成了攀比的工具了,還有什麼祝福的意義呢?

我有一次竟然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遞給一個十歲的小孩一個紅包,那個小孩當場拆開了紅包,一看裡面只有一百元,那個小孩竟然說:‘才這么一點啊,真沒錢!’這是一則多么令人震撼的新聞!孩子收了紅包,本該對長輩稱謝,他卻埋怨長輩,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卻在今天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還會有這樣的話。多么可恥!

紅包,紅包,你所包含的真正含義已經漸漸暗淡了,漸漸消失了。我勸同學們別再給紅包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