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

今天,我學習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獲益匪淺。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要好好充分使用你的感官,要像明天你就會變成瞎子一樣;還感受到了海倫·凱勒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假設自己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要把對她感到值得活下去的人都叫來,還要把家裡的瑣碎簡單的事物都看一遍,還要看書;第二天,她要通過藝術去探索人類的靈魂;第三天,她要看看當前的日常世界,要觀光全城。

讀完此文章後,我明白了: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者給予的一切、要珍惜你的感官,要珍惜你身邊的一切……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蔣小蘭,她肢體殘疾,17歲時因患系統性紅斑狼瘡,導致雙側股骨壞死,右手食指截肢。病魔纏身的她,用坦然與堅強超越了生命的殘缺。20多年來,通過自學,掌握了過硬的手工編織本領:鉤針、棒針技術名聞全球。XX年和XX年奪得了鉤針項目冠軍,還奪得鉤針、手工編織兩枚金牌,還榮獲“三八旗手”、“全球技術能手”等稱號。

看,別人是殘疾人,而我們是健康人,殘疾人都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呢?如果把他們與我們相比,我們太微不足到了……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浦廠國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2)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這本書使我深有感觸。美國

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為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而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沒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就是海倫。凱勒寫的。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盲聾慈善家、作家、演講家和教育家。她19個月大時,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後來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克服了種種困難,憑藉頑強的毅力考入哈弗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步入社會以後,海倫。凱勒陸續到美國各個地方以及歐洲、亞洲發表演講說,為盲人、聾啞人等籌集資金,受到了世人的崇敬。 海倫。凱勒曾在書中到過這樣一句話:“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是啊,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海倫又是幸運的。從她19個月失去聽覺和視覺時,就與這五彩繽紛、有聲有色的世界失去聯繫和溝通。他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要求和苦衷。她從此變得古怪、粗暴、無禮起來。她越來越渴望能和別人歡快的交談,可這卻無法實現。直到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走進她的生活時,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便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意識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就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髓。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歷史不再重演”,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那盞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希望。讓我們像海倫一樣,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讓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我們心中的燈,照亮了我們的內心世界!

知識的是力量多么巨大呀!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這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真實地記錄了海倫。凱勒與惡魔作鬥爭,並最終獲得成功的傳奇故事,希望以此啟發人要勇敢、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

雖然海倫。凱勒一生只擁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卻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窮的光和生的希望。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海倫。凱勒的故事吧,相信你一定會從中獲得無窮的精神與力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小海倫在一歲半的時候身患疾病,導致兩眼失明,兩耳失聰。漸漸地,海倫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父母為她請來了沙利文老師。在沙利文老師的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摸盲文。於是她如饑似渴得吮吸著知識的甘霖,以至於小手都摸破了。長達後,海倫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想。海倫是一位殘疾人,但她卻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這是要多大的毅力呀!我就缺少這種毅力。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父母也不例外。從小我就學畫畫,結果才學幾個月,我就放棄了。現在看見那些同齡人,提筆一揮,就是一副惟妙惟肖的畫,我就羨慕的不得了。所以我要向海倫.學習。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4)

有一天,我找到了一本書,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沉寂的黑暗鍾,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生活在孤獨歲月的弱女子,也許,身體上是一個弱者,但在精神是一個強者,她的勇敢震撼了世界,震撼了每個人,更深深的鼓勵著一代又一代。海倫是一位聾啞人,她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先後進入了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又考入了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這些偉大的成就絕不是奇蹟,而是海倫.凱勒不屈不饒的心。

海倫.凱勒希望自己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想要看到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她想知道老師給予的一切有多么重要,正是這位讓她銘記一生的老師。第二天,她想要看日出壯觀的景象,她想看到太陽的光芒,在這一天,她還想去看世界的歷史和文化。第三天,海倫有太多的東西要看了,她無法規定目標,她是如此的渴望陽光。

請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欣賞周圍一切的事物吧!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5)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我在新華書店看書時偶然看見的,作者是海倫 凱勒。

海倫 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南部,在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突然病了,高燒不退,病好後,她陷入了盲聾啞的黑暗世界。但是她熱愛我們美麗新鮮的、充滿生機的世界,於是她從六歲就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讀寫,她以新奇的心態打量周圍的每一樣東西,覺得黑暗的世界明亮了許多。

海倫進入大學時,大學教授上課口若懸河,她經常跟不上節奏,莎莉文老師緊張得連眨眼的空都沒有,不停在她的手心上畫、寫,卻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對於海倫手心上沒完沒了的字元,她經常剛剛弄懂了上句,下句就被耽誤了,海倫像個狼狽的追兵,坐在那裡惶惶不可終日,即使這樣,她仍以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並且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成了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殘疾人。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海倫 凱勒就是以堅強不屈和頑強的意志力在黑暗中度過了一生。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的一生是偉大的,不平凡的,她以自己身殘志堅的事例告訴我們,身體健全的人應該珍惜生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他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更應該用一顆積極、善良的心,去構畫我們美好的明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6)

這一學期,學校布置我們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是海倫• 凱勒自傳的一本書,讀完這本書,令我頗有感受。

這本書主要說了:1880年海倫• 凱勒出生在美國。可是,不幸的小海倫在出生以後患了一場重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天哪,她只是一個小娃娃,她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脾氣變得越來越壞……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感覺,我應該利用現在有限的時間,學好我所學的,我現在連小海倫都不如!

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背乘法口訣表,說對我今後會有很大好處。一開始,我想如果我現在學了,以後數學就不用像別人那樣學得那么費力了!便專心致志的學,可學的數變得越來越大後,我發現有很大的難度,便不想再學了,爸爸看我這樣,也沒了耐心,也很生氣。我想我這樣不是比海倫• 凱勒還差嗎?

我發誓以後要好好學習,做一名德、智、體兼備的好學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7)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19世紀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是美國的一名著名盲聾女作家、教育家,二十四歲時畢業於享有盛名的美國哈佛大學,一生共完成十四部著作,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樂觀》、《石牆之歌》、《走出黑暗》等都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將這篇感人的文章反覆的讀了好幾遍,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它給予了我莫大的啟示。這種啟示使我終生受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記述了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遭受了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巨大痛苦,在沙利文老師的鼓勵下和指導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學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並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週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的一生是不幸的,她聽不到鳥兒快樂的鳴叫,小溪潺潺地流淌,樹葉嘩嘩的聲響;看不到平靜的湖水,當空的明月,蔚藍的天空,可是她從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孜孜不倦地艱難向前,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但是海倫又是幸運的;她擁有一位好母親、好老師和自己堅強的毅力。她頑強的乞求三天光明:第一天:海倫要看看那些鼓勵我自己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海倫要在黎明時起身,去看日出,去領略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海掄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海倫3天時間都有各自不同的意義和偉大的價值!

面對如此堅強的海倫,我們不由地無地自容。她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身上所有的不足之處。我們這些健康人擁有光明,擁有健壯的身軀,可以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是我們中的很多人面對困難就逃避,面對挫折就悲觀,面對黑暗就退縮,面對不幸就頹廢。和她比起來,我更是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那樣的渺小。有時候遇到颳風下雨,就放棄了去上圍棋班的課程。還有小時候,學電子琴,每天都要練習,彈來彈去,手指都彈酸了,還要擠公車去上課,受不了奔波勞碌,於是就哭著喊著跟媽媽鬧,再也沒碰過琴鍵。現在呢,追悔莫及。如果那個時候,堅持下來……

海倫曾經說過:“我們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 ——廣博精深的知識,才可以分辨真偽,區別高低。”她也正是這樣做的:“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拚命摸讀盲文,不停的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當讀到這兒,我的心被緊緊的揪住了,海倫雖然是盲人,但卻能“拚命”的學習知識。摸摸那些盲文都把手摸出了血,可見她是讀了多少書,比常人多了多少知識啊!

大人常常教育我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海倫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向海倫學習,把自己的命運牢牢的抓在手中,任由自己控制,她的學習方法要比我們的難上數十倍,吃的苦,流的汗更是不計其數啊。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成功,只有向海倫·凱勒一樣,付出艱辛的汗水,經受苦難的考驗,利用好我們能使用的時間,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像奧運健兒一樣,每天都要艱苦得訓練,才能為祖國得到榮譽,讓祖國在眾多國家之中立足。“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也許只是一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珍惜時間,沒有幾個人真正去做。殊不知“江無回頭浪,人無再少年”,還有一些人不珍惜寶貴的時間,沉迷於網路遊戲,任時間悄悄溜走,我真想多他們說:難道你們真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那我們就太對不起我們的母親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了。不要在失去的那一刻,才後悔,才知道那樣東西的可貴,想去留戀它,那時已經晚了。所以,努力吧!“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 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付出不懈努力,奮力衝刺,最終才能披荊斬棘,到達勝利的頂峰。

文中有一句話: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會幹什麼?三天,只有三天,我們能利用和享受的時間是多么有限,多么寶貴。如果我只有三天光明,我想:第一天,我一定會看看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的好朋友們,會好好注視身邊的老師、父母,永遠的記住他們的樣子。第二天,我將去各個美麗的地方看看久別了的擁有色彩的世界,我要去親近大自然,去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第三天,我要去看一些受苦受難的人們,盡我所能,給他們幫助。

今天,我身處一個知識型社會,一定要努力學習,趕上時代的潮流,同時,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她那堅忍不拔、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勇往直前的精神。還要學習海倫·凱勒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因為在她的努力下,成千上萬個殘疾人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今後,當我看到處於困境中的人時,我一定要伸出熱情的雙手,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8)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幸的遭遇和她勇敢、  執著的精神。

這本書主要寫了她自己是怎樣失明,她媽媽很傷心。幾次帶她到醫院、眼科專家那去檢查,但他們都治不好。1880年的一個夏天她因眼疾感染有失去了聽力,終於他的媽媽忍不住了生下了一個小女孩。海倫自從女孩出生天天摔東西,養出了一身的壞脾氣。這時,父母為他請來了家庭教師,過了整整10個月,海倫非常想開口說話,父母又為她請來了聾啞老師。就這樣,過了十幾年,海倫長大了,她不禁拿起筆寫如果給她3天光明,她會幹什麼1、去和她的朋友遊山玩水,討論學習。2、幫助有困難的人或殘疾人。3、想見一見幫助過他的老師,和她聊天…......直到死那天,她寫了許多封信給對他恩重如山的人,表達感恩。至今海倫還在美國人民中是十大英雄之一呢!!

海倫用智慧、觸摸、聞、品嘗奮鬥了一身,她最後說過“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維持生活,我還在閱讀大量書籍。”

這句話讓成功者不再驕傲,讓失敗者不再灰心,讓所有人充滿了力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9)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有感而發才寫了這篇文章。

這本書的作者是被美國評為十大英雄偶像的海倫.凱勒。海倫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有給人類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當我讀到第五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時我感到海倫.凱勒很有孝心,因為她第一天要看到自己的老師和父母。所以,我感到她很有孝心。

當我讀到第五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二天時我感到海倫.凱勒非常喜歡世界,因為她要看到白天變成黑夜的樣子,所以,我感到她很喜歡世界。

當我讀到第五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三天時我感到海倫.凱勒非常喜歡旅遊世界,因為她要繞世界一周,所以,我感到她很喜歡旅遊世界。

這本書很好,我建議大家要看這本書。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0)

今年暑假,在媽媽的推薦下,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主要寫了作者本人一生的傳奇經歷。

在海倫.凱勒19個月大的時候,因一場疾病使她失明、失聰和失語,成了一名重度殘疾兒。從此小海倫.凱勒變得任性、孤獨,但是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她,在她7歲那年,為她找了一位家教——安妮.莎莉文小姐。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為海倫.凱勒打開了心靈之窗,改變了她的一生,在她的教育和幫助下,海倫.凱勒感受到了語言的奇妙,領悟到了知識的神奇,最終以堅忍不拔、持之以恆的刻苦精神讀完了哈佛大學,成為美國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聾盲人,並成為知名作家。

海倫.凱勒雖然是個什麼也看不見的盲人,但是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她把森林、花兒和參天大樹描寫得栩栩如生,和明眼人眼中看到的景象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加細緻傳神。因為正常人是用眼睛來看世界的,而海倫.凱勒是用全部的身心來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的。你是否也像她一樣如此仔細用心地觀察過身邊的一草一木嗎?

在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感情始終伴隨著我,那就是感動!一位重度殘疾的人有著這樣堅持不懈的信念和對生命無限的熱愛,我們正常人難道不應該做得更好嗎?聯想到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北京殘奧會,那么多的奧運健兒身殘志堅,以他們賽場上的頑強拼搏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感動。和海倫.凱勒一樣,他們的精神將鼓舞著我奮發向上,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