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來的狗兒》讀後感

放假時老師推薦我們讀《漂來的狗兒》我想漂來的一隻狗也能寫成書?

看完後我才明白我錯了,書中講的是作者黃培佳的童年,飄來的狗是黃培佳的鄰居豁嘴嬸嬸把她從河邊撿到的,因為當時人們認為把孩子名起的“賤”閻王爺就不會管他們的性命,於是豁嘴嬸嬸把她起叫“狗兒”,狗兒有許多特點與狗差不多:眼睛特尖能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狗兒生性愛動,天天闖禍,每天被豁嘴嬸嬸追的滿街打,所以他和狗一樣跑起步來就是狂奔。因為雙手修長被燕子姐姐認為有跳舞天賦,從此以後跳舞成了她的目標,雖然中間有許多艱苦困難,但狗兒仍然堅持了下來,學會了跳舞,而且在跳舞中展現她的風采。

這本書寫的真不錯,她把作者的童年生活展現的如此完美,如此生動。這一幕幕好像一場電影一樣能聽到、看到、聞到。在他們抓魚時我感到他們的開心、偷書的緊張、抓鬼的驚悚。閱讀中我不僅僅品嘗他們甜甜的快樂,還知道了除了玩電腦還有許多別的有趣遊戲。

論生活、學習條件都比我們好,可生活沒他們充實。他們放學後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跳房子、跳皮筋、捉魚、捉知了,我們呢?不是電腦就是電視。我們都五年級了,連洗衣做飯都不會,而那時二三年級就會洗衣做飯了,這就是生活的差距啊,也是兩個時代少年自理能力的差距啊。那是自理能力好下鄉插隊時就少受些苦。自理能力對我們來說太少了,所以我們更應加強自理能力,不然自理能力低踏入社會時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