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三天光明》有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浦廠國小  許悅彤  五(三)班 指導老師:鄭尚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大家一定很熟悉。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加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後,被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

海倫•凱勒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沖血病,是他不幸變成一個盲聾啞人。在如此難以想像的生命逆境中,家庭教師沙利文熱情之懷,精心指導她學習指語、鉛筆手寫體方塊字……小海倫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拚命地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海倫•凱勒懷著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考上了美國哈弗大學拉德專利學院。

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么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眼睛做什麼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黑暗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裡走。

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天空一下子黑了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覺我不敢走了,我害怕,我害怕自己會摔倒,自己會被什麼東西碰到。我還算好,可以用耳朵聽到。可海倫呢?既看不見,又聽不見,她面對的困難,誰又可以體會呢?!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又有什麼遺憾呢?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海倫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的心裡也有自己想像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屬於凱勒自己。我想新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笑聲。海倫的一聲,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衰落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