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奇蹟生還》有感

讀《奇蹟生還》有感

石鼓路國小 五(3)班 胡錦秋

據《揚子晚報》報導10月13日上午9點多,在北京西路的一處建築工地上,一名正在打樁作業的工人被突如其來的塌方掩埋在七米深處的井內,民警、消防人員、120醫護人員幾十人經4小時的搶救,被埋人員奇蹟生還。

讀了這則訊息,讓我想到了四川地震,有多少這樣的動人事例啊,比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搶救現場,在發現小高銀時,她的頭部上方是兩塊水泥板,下肢骨折,右腿嚴重變形,上面還壓著一塊大石頭。6個多小時的救援,小高銀一直默默地配合著大人們,當武警戰士抓住高銀手臂的那一刻,小姑娘本已癱軟的身體猛地向上一聳——那是求生的本能!她在拼盡全力配合營救他的人!小高銀明亮的眼神和頑強的一聳,令死神退卻了。當然,事事不可能都順人願,還有很多救援失敗的事例,比如:在地震救援中,搶救人員透過那一堆廢墟的間隙看到一名遇難婦女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身體被壓的變形了。還有很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據英特網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有5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中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9萬人,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災難,使他們失去親人。

通過這些事故,使我明白了安全第一、預防比救援更重要的道理,因為預防只需花一點錢,而救援需要更大一筆錢,結果並還不一定都成功。如:利用科學技術打樁會更安全;堅固的樓房能抗八級以上地震,那么地震所造成的死亡率會更小;開車、走路注意安全交通事故會大大減少……。

國家實行快車道、慢車道和人行道,會使汽車開的快、腳踏車順利通行、方便行人行走;樓房建設牢固,防止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紅綠燈維護交通秩序,讓大家都安全通行。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多注意安全,走路靠右行、不創紅燈;同學之間不相互打鬧;離開家或學校時要關燈……。當遇到危險時不要驚慌,保護好自己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