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張貼的畫。舊時候,每當春節來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房院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堂房、臥室、窗旁,門上以及灶前,院內的神龕上,貼上煥然一新的年畫,既用以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古書里記載,傳說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鬱壘的兩個兄弟,專門監督百鬼,發現有害的鬼就捆綁起來去餵老虎。

於是黃帝就在門戶上畫神茶、鬱壘的像用以防鬼。這個神話就是後來“鬥神”畫產生的緣由。據說唐代皇帝曾命吳道子畫鍾馗像,並摹刻出來分賞給大臣貼掛以辟鬼。宋代出現雕版技術後,為木版年畫提供了技術製作條件,促使年畫不斷發展。隨著年畫的廣泛流傳,其內容和功能也不斷豐富。到清代,年畫發展到高峰。從最初被作為辟邪驅鬼的符錄,漸漸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娃娃仕女一類的題材,從而也具有了表達在新一年中美好意願,以及美化環境的功能。

同時,年畫也出現了表達農民自己現實生活以及民間傳說、故事的內容,使年畫具有了豐富文化生活,傳播知識的作用。

民間年畫基本上屬於農民自己的藝術。畫中形象質樸、自然、簡練單純,比較直白地表達農民樸實的主觀願望。很多畫面都有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色彩鮮艷強烈。這樣的表現方法既適合於廣大農民、市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也便於木板印刷製作。民間年畫是先畫出底稿,再復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輪廓線,再用筆填色。在現代印刷技術產生之前,這是大批量生產圖畫的唯一方法。民間木版年畫的體裁有很多,也很講究。鬥神是貼在院門上的,根據鬥神的種類,又細分為貼在大門、二門、後門或閨房門上的區別。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倉房財神,甚至貼在牛棚馬圈上的車馬神。“中堂”貼在客廳,“月光”貼於窗旁,斗方則貼在箱櫃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規矩。總之,過年時,屋裡屋外,院內院外,各個角落都貼得紅紅火火,花花綠綠,既用以表達了主人的心愿,又布置烘託了節日氣氛。

隨著時代的推移,舊年畫中一些迷信落後的觀念漸漸被淘汰。

年畫只是作為一種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藝術形式保留下來。自本世紀中葉以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年畫藝術家創造了新的年畫形式,並用以表現現實生活。至五十、六十年代新年畫一直興旺發達。它已經改用新的印製技術,印數和發行量極大。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畫種出版數量能達到年畫的出版量。年畫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