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博文引起的話題

我剛剛洗完碗,為原本髒兮兮的碗變成了“白馬王子”,而感到欣慰。照例我很快登上了我那童話世界般的部落格,就算是沒有文章發表,我也經常上來看一看,到好友那兒去踩一踩。在這清爽夏風伴著淅淅瀝瀝小雨的夜晚,增添了我的好心情,我的手輕快地點擊著。突然,我發現“朔阿淡雲”阿姨給我留了一句話:“阿姨把你寫進我的博文了,你來看看。”是嗎?我感到十分的好奇。“我進了阿姨的博文?”

隨著我輕輕的點擊,我迅速的來到了“朔阿淡雲”阿姨的部落格中,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篇題目為:“由一個小學生的部落格所想到的”的博文。阿姨在這篇文章中談到了,一個即將入讀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博文吸引了她,通過 “感恩—父愛如山”、“生命感悟”、“令我十分感動的那一刻”等博文,看到了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博文里說:“從這個小學生的部落格里我更加看到了一對教子有方的優秀家長。”

“朔阿淡雲”阿姨還列舉了她一個上海朋友在孩子問題上帶來的痛苦和無奈。她夫妻倆工資不是很高,但為了培養女兒從進高中到讀大學,由於成績不理想前後花了15萬元,在大學裡每月還要二千元的生活費。就是這樣女兒還是不理解,對自己的家庭“覺得沒有臉面”感到“鬱悶!”。她朋友的“心涼透了,同時也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懊悔之中。”

“孩子們是無辜的,責任在於家長。在孩子成長曆程中錯誤的教子方法,忽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忽視塑造孩子的魅力人格,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接觸到這些十分痛苦而且深深內疚事情的原因。”阿姨的語氣顯得很沉重。

我看到這篇博文有53人閱讀、34人評論。由此引起了關於:怎樣教育孩子和家長責任的話題。

李成義網友說:“……我以為,最重要的反思方不是教師,而是家長,許多家長為了孩子什麼苦都吃,就是不讓孩子吃虧,長期以往孩子的依靠心理產生了,進而這種心理形影相隨到大學畢業。”“余言未盡”網友說:“如今的孩子太自私了,從不考慮家長的錢也是一點一點辛辛苦苦賺來的,省吃減用、積少成多、謹小慎微攢起來的,一分一厘都來之不易。”“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的素質有天籟之別。也讓我們看到了對孩子啟蒙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的網友說:“救救孩子,但願這樣的呼喚不僅僅只是口號。”有的網友還講了:“孩子無錯!一攤泥巴,大人捏成啥樣就是啥樣。當然,這裡的大人,不單是父母、老師,還有光怪陸離的社會。”

林曉網友問:誰之責?大家都是這種認為:從小就不應當溺愛孩子,在注重孩子的學習、健康、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孩子的人格培養和習慣教育。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恩父母,才會自立成才,才會珍惜生活。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是一個全社會都關心的話題。而我們就是這個話題的主角,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這個話題;理解我們的父母;理解辛苦的勞動。我們也會長大,我們也將成人。

如今的孩子是家長們關心的焦點,因為我們是他們的下一代,家長們不希望我們走彎路,不希望我們成為沒有理想沒有志向的人,也不希望自己辛勞的付出而得不到理解,不知道感恩。現在我更加能夠理解了我媽媽經常說的一段話:你就好象是一棵小樹苗,我們就是小樹苗上綁的那木樁,小樹苗剛剛開始成長的時候是要培育和扶持的,如果發現你的缺點和問題不指出、不改正,那你就會長成一棵歪脖子樹,不成材的樹。

如今的我們有一個極大的毛病——叛逆心理,你這么說我就那么做,即使吃了虧還不醒悟。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告誡我提醒我以後,我還是按我的意思去做,自以為是,結果吃苦頭了,到現在想起我都後悔死了。父母的幫助和經驗,能使我們少走彎路,我們不能意氣用事,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要自尊、自律、自強。

我們也是一張白紙,如果很小的時候不將圖畫畫好,長大了再要重畫,習慣也是很難改的啊!過於的驕寵和放縱只會害了我們!親愛的叔叔阿姨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