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負有心人的作文500字:成功在於奮鬥

毛澤東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肯下功夫,肯定有所成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的作文,供大家參閱。

努力,才能成就夢想

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她在做什麼?老婆婆說她在磨針。李白很吃驚,他想:鐵杵這么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後,想到自我,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便發奮讀書,成了唐代的大詩人。

無獨有偶,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我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之後,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一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最後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努力成就未來

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大王,這是家喻戶曉的,但是他國小都沒有讀完:愛迪生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是倒數第一,同學們嘲笑他,老師瞧不起他,並且,他還被認為是低能兒,只學習了三個月便退學了。他的媽媽當過鄉村教師,便在家中教他學習、認字……六年過去了,因為家中生活困難,十二歲的他不得不在列車上賣報,並且他還在列車上做實驗。有一次,他差點把“實驗室”燒起來了,列車長毒打了他一頓,打得他一隻耳朵失聰。雖然他為做實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他鍥而不捨,始終不放下這個理想,最後在十六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這是一個完美的開始,隨後,他又陸續發明了兩千多項發明,這讓他一生的價值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如果這個事例不能打動你的話,那就再給你講一個吧:李白,他是唐朝著名詩人,一生創作成百上千首詩歌,但是他小時候還逃過學:那時,李白整天都在讀一些深奧難懂的文章,如果背不出來,就會被老師打手板。李白覺得讀書難,於是就逃學了。李白獨自來到小溪邊,發現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棒,李白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乾什麼呀?”老婆婆看了他一眼,說:“磨針。”李白疑惑不解地問:“那要磨到什麼呀?”老婆婆自信的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李白聽了,心想:老婆婆年紀這么大,還決心把鐵棒磨成針,我小小年紀卻怕上學,還不如這位老婆婆。從此以後,李白在也不逃學了,他刻苦學習,以至之後,他寫的詩想像奇特,風格雄奇豪放,成為了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被後人譽為“詩仙”。

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國小;李白逃學,在世人眼裡,他們不是好孩子,但是,他們卻十分有出息,是世人的榜樣。一個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成為了發明大王;一個因為怕讀書而逃學的李白卻被後人譽為“詩仙”,這是為什麼呢?是上帝偏愛他們嗎?不是。是他們運氣好嗎?不是。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是他們“後天”的努力;在“後天”下了功夫;在“後天”改掉了壞習慣和不足。因為俗話說得好:功夫不負有心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

縱觀千百年來中國歷史,無數的文人雅士用自我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向看到後半夜,時光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我的頭髮拴在一齊。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一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憤苦讀。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作文

無獨有偶,洛陽人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之後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我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他就之後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