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的作文600字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青春,是一段輝煌又亦或者是一段平凡。青春似一場電影,每個人都是這場電影中的主角,主宰者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致青春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致青春

青春無悔,自從我開始記事之日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此刻,我已度過了十幾載的人生,正所謂是七、八點鐘的太陽,正值青春十六的豆蔻年華,再回首,我又有多少的不甘與欣慰,又有多少激情與期盼,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年。而青春年華就是寸光寸金的尤物,就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時間載體,就是一首內涵深奧,奧義無窮的詩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我同年相仿的英雄們早已牛刀小試,初露鋒芒了。二十七歲的霍去病早就少壯魁偉,英威高雄,提兵十萬橫邊朔,北擊匈奴王庭,封鎖狼居胥了;比爾蓋茨已經投筆從商,開始為資訊時代的微軟帝國奠基;雄姿英發的三國周郎赤壁,青春儒鋼,談笑間檣櫓與百萬雄師灰飛煙滅。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所謂“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青春年華這首詩有《荷馬史詩》中希臘軍隊鏊戰特洛伊城池的波瀾壯闊,有《聖經》中諾亞方舟、出埃及記的優美浪漫,也有《滕王閣序》的對人生、宇宙俊采星馳的精典描繪,還有《西遊記》、《水滸傳》神話與現實中大無畏的革命反抗意志,更有《離騷》的“難酬蹈海亦英雄”的浩然正氣。它至高無上,使我心悅誠服,我愛青春,這如詩一般的年華,它使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愛青春這如詩的年華,它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激情萬丈;我愛青春,這如詩的年華,它使我變得多樣,不限於一種風格。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然而,又有多少青春悲歌在歷史的塵埃中殞落了呢?俄國大詩人普希金為不忠的愛情與人決鬥,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王安石也也寫下了為神童悲天憫人的《傷仲永》;民族英雄岳飛因遭投降派陷害於三十六歲被“莫須有”地誅殺,空留《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悲壯年華;少年輕狂的王勃因得罪了皇權,被貶他鄉,二十七歲寫就了千古絕唱的《滕王閣序》,鏇即溺海而亡,令人惋惜之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愛這如詩一般的年華,像大海中墨魚噴墨一樣,大海仍不是一望碧綠?江湖易老,光陰難又。男兒當自強,小小的挫折又怎能使我放棄這如詩的年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青春的我,富有時間,有時間就會希望,拼搏吧,在如詩的青春年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致叛逆和青春致給我的十六歲

十六歲,在大人們的眼中我們依舊沒變,依舊是個孩子,只是這個孩子有些叛逆;在孩子們的眼中,我們的年齡好大,我們好成熟,我們知道的好多,我們。我們,是他們的,偶像;而在我們的眼中,我們十六了,已經十六了,卻也剛剛十六,我們可能懂得了很多,卻可能也失去了很多。

在我們開始有一段路程的人生中,我們可能做過很多連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比如“戀愛,喝酒,打架,逃學,上網咖,裝成壞學生。”也可能在我們身邊發生過許多小時候也不敢想的事,比如“父母離婚,有了繼父繼母,長輩去世。”也許我們小時候真的太小太幸福,太過依賴父母,從沒想過,長大了,就要面對好多,我們會學會沉默,學會隱忍,學會把心裡話憋在心中,學會默默哭泣,學會把苦咽下去,學會。也會明白到很多,明白母親苦澀的淚水,明白社會的黑暗,明白什麼叫委屈,明白什麼叫心機,明白禮節,明白虛偽,明白。

偶爾會有寂寞,偶爾會牽掛一個人;我們開始追逐夢想,不會再輕易流淚,不會再為了一點挫折而放棄;沒有了年少的輕狂,把遇到的挫折困難都當成一種人生的閱歷,試著去包容,試著去忍耐;煩惱的時候不再發牢騷。我們靜靜的,靜靜的看著聽著,這種現實又很虛偽的世界。明明很想哭,卻還在笑。明明這樣『偽裝』著很累,卻還依舊。

十六歲,我們也許會活得很累,也許會活得很精彩,也許會活的很幸福,也許會活得很悲傷,也許會活出平凡的人生,但也許還會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但是命運是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我們可以選擇但又不能選擇,就像人生一樣,不是嗎?

十六歲的我們,在未來的路中會怎樣生活?呵,誰知道呢?未來,是個謎,難以捉摸,就如十六歲的我們,活在迷霧中,也許,在現在的人生中,只是一個小小的選擇,就決定了我們以後的命運和生活。

十六歲的花季少年少女們,未來的路還很長,讓我們勇敢地活下去,像冒險一樣走完我們的人生,即使有了挫折,有了困難,不要倒下,讓十六歲的我們一起加油,加油!

憶國小?致青春

回憶從前的國小校園生活,一幕幕場景閃現在我的眼前,如曇花一現……令我記憶深刻的它,將會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吧?將會是我想念的地方吧?

學校有兩顆參天大樹,遮天蔽日。這是我最值得懷念的地方。即將要離開國小了,但我不會忘記學校,忘記那兩棵大樹,學校就像我的媽媽呵護著我,那兩棵大樹就像我的摯友陪伴我成長。記得從前每天吃完飯後總會和好朋友手牽手,並肩坐在鬱鬱蔥蔥的大樹下,陽光照射下的大樹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映出斑斑駁駁的樹影,便喜歡伸出手將樹影映在自己手上,想一把抓住;記得從前我與同學一齊坐在樹下爭吵打鬧,圍繞著粗壯的樹幹,不停狂奔;記得昨日坐在樹下,抬眼望向陪伴我六年多的蒼翠大樹,腦海中閃過從前的歡樂日子,無憂無慮毫無顧忌地嬉戲打鬧。還未離開它,便開始緬懷,若是一天離開了它該如何是好?不捨、留念、傷感……複雜的情感一下子全部湧上心頭,心角在隱隱作痛。

一年四季,大樹永在。盎然春日,看到它萌生出了嫩綠的樹芽,心中無限欣喜;炎炎夏日,茂盛的它,張開了雙臂,盡情釋放它的綠,無疑每天坐在樹下,哼著歌;秋日來臨,它漸漸脫下綠的髮油的衣服,樹葉一片片的飄落,感到無限傷感,覺得自己無法像龔自珍那般釋懷,無法真正感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嚴寒冬日,它則褪下了樹葉,任白雪皚皚,披蓋在它的身上,曾多次想過它會會冷嗎?

在轉瞬即逝的青春歲月里,那個地方,那些人,還有那棵樹。都是那么的難忘,以後翻起微微泛黃的照片會不會潸然淚下,有一種想回到這裡看看的衝動,看看那個學校還安好,那棵樹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