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葫蘆絲

記憶如同一扇大窗戶,只要打開它,裡面就會浮現出各種成長的故事,有的令人快樂,有的令人悲傷,有的令人……如同一個萬花筒。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件令人難忘的事情,那件事發生在我7歲,上一年級的時候。媽媽為了讓我有多方面的發展,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徵求了我的意見後,暑假給我報了學葫蘆絲。學葫蘆絲的第一天,當我走進教室,看見老師已經坐在位子上等我們了,我趕緊找了個座位入座,依照老師的吩咐打開葫蘆絲盒,拿起葫蘆絲。當我再一次觸摸到葫蘆絲,心裡不由的一絲緊張,反問自己到底能不能學會?學這個樂器到底有多難?看著身邊興奮的同學,又有一絲安慰,他們能學會,相信自己也一定行。然後老師說“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大拇指放在背面的孔上,小母指不用管,左手其餘三指依次對準上面的三孔,右手除拇指外三指依次對準下面的三孔”,手指對著孔還顫顫巍巍的不穩,我們照樣畫瓢,但仍學的手忙腳亂,始終找不到感覺。最為滑稽的是當把葫蘆絲嘴往嘴巴里一塞,憋足勁往裡吹氣,腮幫子都漲的通紅了,還是聽不到一丁點聲音。老師看著我們的樣子,陰著臉說“你們不要像砍柴火一樣那么用勁,要適當地調整氣息,該輕便輕,該重時就重,鼓勵我們再來”。我們按照老師的指點,一遍遍的反覆,到下課了,終於有那么一點點感覺了,第一次的學習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天,當我踏進教室的時候,心裡如同揣著一隻小兔子在亂跳,害怕老師讓我們吹一吹,這是上一堂課布置的作業,因為我沒完成,連最基本的動作都還很生疏。小兔子還在跳的時候,上課就這么開始了,索性老師沒讓我們吹。這時我突然感覺老師親切多了,是那么的可愛,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老師間的距離,就連學葫蘆絲的靈感也被激發了。 隨著老師的耐心指點,我吹葫蘆絲的基本功也漸漸紮實了,學的也得心應手了,慢慢的我會吹《婚誓》、《月光下的鳳尾竹》、《金風吹來的時候》,還有《竹林深處》等等,吹的也越來越好了。從開始爸爸說我像在製造噪音,捂著耳朵躲起來,到現在喜歡聽我吹,有時吃完晚飯,還讓我獻上一曲,我也挺樂意的。 不知不覺中我學葫蘆絲已經有四年了,雖然學齡不是很長,吹的也不是非常好,但我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堅持,有足夠的毅力,就一定會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