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的日記周刊

我的作文教學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二十七我們班的日記周刊到了五年級,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能力和習慣,是我對學生進行觀察認識事物序列訓練的重要手段了。但是,前面講過,時間長了,學生的興趣逐漸淡化,一部分甚至厭煩了。這怎么辦呢?當時,城裡另外一所國辦國小開展了“辦手抄報”的活動。那所學校的校長在語文教學方面很有經驗。他們的做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由於當時“競爭”的緣故,我沒讓學生辦手抄報,而是採用了“辦日記周刊”的辦法。在班內,我們成立了一個“日記周刊”編輯部。編輯部的人選在作文比較優秀的學生中間產生。學生主動向“編輯部”投出自己認為好的日記。編輯部的同學經過一番修改後,讓作者用相同格式的紙張抄寫清楚。編輯部的同學再將這些“稿件”貼在一張舊報紙上面。貼好以後,在加以裝飾,寫上報頭,貼上報花。弄好以後,貼在半內的牆上。一時間,班內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貼了幾期之後,我被批評了——教師的牆上已經被貼得東一張西一張,很亂了。教導主任說我的教室不整齊,衛生檢查的時候,我們班還排了一次第末。怎么辦呢?也是,教室的牆上,有兩個專欄——習作和鋼筆字,有一個大表——管理計分表,再貼上一片舊報紙(剛貼上還整齊,等到時間長了,學生這個碰一下,那個動一下,撕了很多口子),也怪難看的。再說,怎么保存呢?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刻印。我讓編輯部的同學將選出的“稿件”刻寫在蠟紙上,然後,印發給每個同學一張。這樣,學自己還能保存下來,拿給家長看。當時,班內有個學生的書法很好(她父親是我縣當時很有名的書畫家),自然,她就承擔了刻寫任務。時間長了,編輯部的學生們也逐漸學到了一些“教育方法”——老師,可不可以選一些“差生”的,他們也想“見刊”。好,就這樣。於是,我經常悄悄地給“差生”以特別的指導(改上幾句、幫他們選出比較好的小篇段)等,使他們的日記也能發表在班內的“刊物”上。終於,我度過了我實驗生涯中的一段難熬的日子。現在想起來,那樣的做法,還真的有點先進的理念呢:通過活動,把日記當成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需要的事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表”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