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戰鬥英雄通信活動納入了作文教學

我的作文教學及研究故事之二十三與戰鬥英雄通信活動納入了作文教學雖然跟雲南貧困地區兒童的通信聯誼活動沒開展起來,但是,這次活動卻對我產生了一點啟示。能不能把通信活動作為作文教學的一部分呢?恰巧,在《中國少年報》上,我們又讀到了一則新的訊息:駐守在雲南老山前線貓耳洞裡的戰士們,業餘生活極為貧乏,他們連書包都沒有的看,生活十分艱苦。對了,能不能發起一個為戰鬥英雄們獻書的活動呢?我把這個想法跟班幹部們說了,大家的熱情非常高。於是,我讓班委會起草了一個“倡議書”,然後,利用班會的時間,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專門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為戰鬥英雄們獻書,獻最好的書,讓戰士們戰余的生活豐富起來。於是,一次獻書活動開始了。丁立權不愧為班長——國小生報社講里給他的精裝圖書《成語故事大全》被他拿出來了。兩天的功夫,孩子們為戰鬥英雄們捐獻了幾百本課外書。儘管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並不一定適合於戰士們閱讀,但,那熱情足以打動任何人。在給個學生自己的捐書中,都加了一封信。我告訴他們,想跟戰鬥英雄們說什麼,就寫什麼。當然,我沒忘記以班主任的身份,寫上一封慰問信,介紹辦理開展活動的情況。信的最後,我重複了多數學生的要求:要他們寫信給我班的學生講戰鬥英雄的故事,只是,比學生提的要求苛刻一點——我要求他們定期寫故事給我們。東西寄出去了,帶著我班學生的熱情,帶著我們對戰鬥英雄故事的期盼。不久,雲南老山三管地區某部的一個連隊文書來信了。除了表達了對我班學生的感謝,鎮地位我們將真實的戰鬥英雄故事了。他給我班的學生講了一位張性戰鬥英雄的故事。我利用品德課在班上讀了這個故事。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不時,有人在擦拭淚水。故事讀完了,正好,按照教學進度,我們該寫讀後感了。我心頭呼的一亮:為什麼不可以寫讀了這封信的感受呢?對。於是,那個單元的作文,我們就寫了《讀戰鬥英雄的故事》。我們反覆讀了故事,討論人物的英雄品質,同時,交流自己的感受。最後,學生完成了讀後感。雖然雷同了一點,但是,我還是讓學生寄出去了。就這樣,那位連隊文書堅持每個月給我班的學生來一封信,講一個戰鬥英雄的故事。我每次,都要學生寫感受,寫回信。按理說,這樣的做法概算挺好的了吧?沒想到。三次以後,又學生開始不耐煩了——不要它們講故事了,還得天天寫讀後感、寫信!有學生在背地裡,偷偷地這樣講。我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不僅通信、寫讀後感,學生寫其他作文,也陷入了低潮——包括作文和日記,都沒有了過去的熱情。真實怎么回事情呢?反思:本來,即使按照現在的教學理念,“與熱愛的人通信”本身,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通信,把學生作文變成了真實的交際。但是,現在分析原因,那樣的通信活動,雖然真實,卻由於老師進行了“統一要求”——內容、形式、時間都有老師來掌握,來提出硬性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開始的熱情而生成的主動交流需求,隨著外在規定,逐漸消退了,甚至,隨後部分學生主獻了牴觸的情緒。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開始,我的班主任工作是很有起色的。從四年級開始,我把班內的各種活動都搞上去了,基本上每一項目都在年級拿第一。那個時候,學生對我相當的崇拜。但是,後來,我在班內也逐漸的霸氣越來越重,學生稍有一點表現不盡我意,我馬上會很暴躁地發脾氣。特別是我認為很好的事情,但學生有一部分不喜歡時,有一部分作的不讓我滿意的時,特別適當我班的一些活動沒有告到前面的時候,我很可能立刻對全班學生進行一通“轟炸”。漸漸的,我感受到了困惑和危機。我感到學生在和我疏遠。這,也可能是學生不在十分喜歡作文的緣故之一吧。還有一點,現在分析起來,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學生的活動也好、作文也好,進步了又怎么樣?到了五年級以後,特別是到了後一學期,我幾乎沒有能夠拿出更好的辦法來讓學生在“進步以後倡導快樂”,相反,因為我的要求越來越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往往跟不上我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