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僧爺爺”

四歲那年,我去爺爺家吃飯。心想:這下我可遭殃了,因為我有一個“唐僧爺爺”。只要我一到,爺爺就又開始嘮叨起來。

把“唐僧爺爺”這個稱號按在爺爺身上十分恰當。吃過午飯後,爺爺往我的碗裡瞧了瞧,就開始嘮叨起來了,“雅婧,你看你的碗怎么還有那么多飯粒呀?你難道沒有聽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我心想:不就是幾粒米嗎,能有多少錢啊!還把唐詩都拿上來了,真是“大材小用”。我雖然很不服氣,但還是把碗裡的米粒吃乾淨了。回到家,我把今天爺爺對我說的話翻來覆去地想了想,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爺爺的一番話,是想讓我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過年的時候,爺爺給我和姐姐發紅包,也說了一車話,說他給我們發紅包是讓我們學習進步,長了一歲就應該更懂事了。還不止這些呢!我和姐姐在爺爺面前站了很長時間才把紅包拿到。拿個紅包還要聽“領導講話”,咳!苦啊……

有一次,大媽買了些羊肉串、烤餅、烤魷魚。爺爺看到了,很嚴肅地對大媽說:“你知不知道你買的這些東西是用碳烤的,吃了以後對人有害……”

你說我的爺爺愛不愛嘮叨?這就是我的“唐僧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