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爸爸講母校故事

聽爸爸講老師的故事

李夢瀅

早就知道爸爸跟我是校友,因為爸爸也是南師附小畢業的學生。為了完成校慶專題作業,從放假的第一天起,我就纏著爸爸給我講他小時候在學校上學時的故事。爸爸看了我的假期作業,一口答應了我,說讓他想一想。過了幾天,爸爸開始陸陸續續地對我講述他童年在南師附小的故事……

臘梅的故事

學校東側的幾排教室間,有一棵臘梅樹,樹雖然不大,卻盛開著許多黃色的臘梅花,芳香濃郁。在1974年臨近寒假的一天下午放學後,爸爸打掃完教室衛生準備回家,正走到那棵臘梅樹旁,遇見了他原來的班主任龔奉昭老師和申老師。這時,龔老師把爸爸叫下,問怎么還沒回家,爸爸回答後,龔老師指著身旁的臘梅樹,問爸爸:你知道這開的是什麼花嗎?爸爸當即回答:梅花!龔老師笑著對爸爸說:這叫臘梅,是專門在冬天開放的一種花,長得和春天的梅花非常像,所以人們叫它臘梅。爸爸聽著,邊瞪大眼睛看著臘梅花邊點著頭。接著,龔老師又問爸爸:臘梅是梅花嗎?爸爸這次不敢立刻回答了。龔老師認真地看著爸爸,指著臘梅花說:臘梅跟梅花長得很相似,發出的香氣也很相同,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臘梅是灌木,而梅花是喬木,灌木和喬木是不一樣的兩種。現在你還小,要好好學習,學科學,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什麼是灌木,什麼叫喬木了。最後,龔老師對爸爸說:臘梅是一年中最早開放的,它不怕嚴寒,向人們報告春天的到來,是一種品質非常好的花。

爸爸講完這個故事後,對我說:那一次以後,臘梅留給他一個非常深刻地映像,當後來有一次爸爸在讀到“笑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詩句時,爸爸的腦海里還又一次浮現出多年前龔老師對他講的關於臘梅時的情景,並且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老師說的“是一種品質非常好的花”的內涵。

書 法 課

那時上國小,學校是專門有練毛筆書法這課的。爸爸對我說,在老師中,龔奉昭老師和劉玉銀老師,對他的“字”的影響特別大。在他上國小的時候,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王羲之、懷素等書法家的名字,就深深地記在了腦海里。1977年9月,爸爸在國小上初一,爸爸說當時這叫“戴帽子”。新班主任劉玉銀老師,給同學們感覺是特別得精神和不苟言笑,同學們開始都有些“怕”,但他的一手字真是叫人折服,爸爸和幾個愛寫字的同學都私下裡說:厲害!在第一次上書法課時,劉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回家練字,而是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正在練的字帖的作者、字帖的名稱和字的特點寫出來,這一下可真是難極了,爸爸說他翻來覆去地翻著那本顏真卿的《多寶塔》,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了一點點特點。到第二次上課時,劉老師要同學們把寫的內容講出來,在劉老師最後總結大家的發言時,爸爸和同學們頓時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原來,通過這樣,大家對幾位書法家的字的特點一下子有了特別形象、深刻的了解。在以後練字的時候,寫出來的字的特點、風格顯得格外地鮮明了。

位於長江路上的江蘇省美術館,也是爸爸他們學習書法的課堂。聽爸爸說,劉老師有好幾次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帶著他們班的一些同學去參觀書法展覽,邊看邊講解。看完展覽後,大家坐在展覽館門前的草坪上,議論著看展覽的體會。在劉老師的教導下,有許多同學都愛上了寫毛筆字,有的同學的書法作品,還被作為與外國小朋友相互交流的禮物!

簡評:母校的回憶,成了爸爸人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