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北卷作文失分警示:尋根

“春節過得沒意思,只想過情人節;不喜歡過端午節,卻喜歡在端午節里吃火雞,雖然不知道感誰的恩。”作家馮驥才這樣感慨如今的青少年對中國舊日傳統文化的漠視,感慨外國的文化“侵略”到了中國。而作為語言,母語是否也遭到類似的“侵略”呢?

曾有學者批評那些在海外演講演唱的學者歌手們,他們只懂得講那裡的語言,唱那裡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語,不懂得如何發揚自己的母語,不懂得如何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母語作為人與生俱來最初學會的語言,我們有理由維護它,有理由發揚它。正是因為母語,我們才學會了更多的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們成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秉承繼續,發揚光大。

先有成龍海外演出堅持說漢語,後有韓寒炮轟如今的中國“閉上眼睛以為在牛津,睜開眼睛卻在天津”,痛斥英語在中國的泛濫。誠然,中國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期,學外語固然沒錯,它能使我們更好地與國際友人交流,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漢語的漠視。如果整日聽到周圍的人嘰里咕嚕地“abc”,誰敢承認這是在自己的國家?我們要尋根,尋找我們的根。

作為中國人,我想第一是學會母語,第二是將母語傳承並發揚下去,然後汲取外國的優良文化。只有守住我們的根,我們才能將根發揚光大。同樣的,我們的根發揚光大了,不正代表著中國的崛起嗎?

不是否定外國文化,只是強調一點,只有將自己的傳統文化守住並發揚光大,我們才有立國之本,才能更好地汲取別的文化。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母語,算什麼呢?

我們要守住自己的根,我們應該去熱愛自己的母語,是它讓我們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傳承。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正是祖先們對我們的希望和要求嗎?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希望。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未來。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緊扣話題“母語”,從反面入手,通過名人、學者之口,列舉出種種不重視母語及傳統的現狀並加以評析,然後從正面闡述母語的重要性,進而確認母語是我們的根,號召大家守住我們的根,論據充分,思辨性較強。

這篇文章的瑕疵在於“尋根”的提法欠妥。文中第四段提到“英語在中國的泛濫”,那只是“對漢語的漠視”,在中國,作為主流語言的漢語並沒有丟失,說“尋根”並不符合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在第五段里,提出了“只有守住我們的根,我們才能將根發揚光大”的觀點,接下來的部分,就是圍繞“守住我們的根”來論述的,這與前面的“尋根”並不一致,沒有保持思維的統一性,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如果將前面部分的提法改為“守住我們的根”,前後提法一致,這篇文章可以得到更高的分。

(張傳權)

名師簡介

張傳權,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中學語文學會會員。曾先後獲湖北省荊州市首屆明星教師、湖北省荊州市教育科研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教育科研百佳個人稱號。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引進研究性學習方法,改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負責人。在省和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