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作文:那一次,我輸了400字

那一次,我輸了

為了迎接數學考試,一些同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什麼圓周率乘積表、什麼計算器手錶,還有的同學在自己的桌子上挖了個洞……

一切準備完畢後,這些同學才鬆了口氣,滿頭大汗,就好像剛跑完5千米似的。隨後,他們開始悠閒起來: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認真做了,書上題的答案也抄全解上的……

我對他們的做法嗤之以鼻。數學考試是能力的測驗。作弊能換來能力嗎?我思考著,拿出了課本。

考試如期進行。然而考場上卻不只是沙沙的寫字聲,各類雜音傳進我的耳朵,讓我無法靜下心來。我做到一半,索性撂下筆,環顧四周。

窗簾拉上了一半,亮面和暗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坐在講桌上的老師抬頭望了一下,教室才稍稍安靜些。隨後,雜音又一次占據了我的雙耳:計算器手錶的“嘀嘀”聲、竊竊私語聲、傳紙條時碰到桌子的“哐當”聲……

我凝神沉思:為什麼如今作弊現象如此大眾化?是來自於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應試教育從而導致的對分數的過分重視?還是社會中的不良風氣?

雜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時間已過去大半,我無奈地只好拿起筆繼續答卷。

尾聲

卷子發下來了,同學們開始互相攀比分數。我由於計算錯誤,錯了一道套用題,只得了105分(滿分110分)。比來比去,我反倒不如作弊的同考的分多,十分氣餒。

這時,我想起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一句話:摘的桃子再好吃,是別人種的,別人說不讓你吃,你就沒機會吃下一個了。只有自己種的桃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吃……想到這兒,我豁然開朗:我的桃子雖然沒有別人的好,卻享受到種桃的樂趣。這不正是學習的意義所在嗎?我整個人精神為之一振。

那次考試,我輸了,卻輸得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