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自己

人到中年,時不時會在時間的明鏡前,悄然閱讀自己,看到自己曾經光嫩的肌膚不再有彈性,曾經烏黑如瀑的頭髮越來越稀少。便常常發出朱自清老先生的感慨:“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

每次忙碌一天回家,看到幾天前在書店買回的幾冊圖書安靜地呆在角落,有時也下決心拿出一本,但往往是草草地翻了幾頁便放下了。回想青春年少的讀書時代,自己和幾位同學混跡於班級的各類社團,寫作、唱歌、跳舞……尤其喜歡和幾位“文學青年”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剛畢業那會兒,自己依然每天都會在工作之餘讀書寫作,塗寫一些無法發表的“作品”,當然,最得意的還是自己寫的幾首小詩竟然出現在本單位一位年輕教師的日記里……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不惑的年齡,不知為什麼,自己突然變得只愛動口不愛動手,感覺自己離年輕一下子變得很遠,甚至感覺當年那個文藝青年已經變得十分陌生了。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這樣一位長者。

四十幾歲的他的家中到處是書,不大的客廳改成了“辦公室”,在他五十歲時,他潛心中國小的德育研究。在他六十退休時,他來到了一個鄉村,追求他鄉村教育的理想,他辦報、討論、吃住在校園,七十多歲的時候,依然主持全市的德充課題研究,無償地奔走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校園。

在他八十多歲的時候,我又在一次教育科研的會議上見到了他。他依然做著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而且筆耕不輟。他將他不久前寫的一本書送給我。

也是從那天起,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每天到家,我試著又回到書桌前開始讀書寫作,漸漸地自己感覺又回到了年輕時忙碌的日子。每天感到充實了許多,就連每天睡覺也特別地香。於是,生活的風風雨雨在我的生活里漸漸地幻化成為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幾天前,參加了學校社團的座談會,幾名熱心的團員在一起暢所欲言,有的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有的談自己的生活感悟,輪到同事易老師,她說她曾經也是一位文學青年,但多年不寫,一直想下筆卻提筆無言。她參加文學社團的目的一是為了寫作,但更確切地說是為了“激活”自己。

是呵,參加集體的活動,在活動中“激活”自己,說得多好呀

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負擔的增加、工作上的勞累,許多人都會陷入這樣一種境地。多數人也許從此放 棄了自己曾經的理想和愛好,轉而沉迷於甚至花天酒地,而這種主動尋找機會,努力“激活”自己的人,值得我們尊重和效仿。

當下,許多人年過半百,職稱也很高,孩子或者考上理想的大學或成已經了家,本來應當是特別好的階段,然而許多人恰恰在這裡進入了人生的高原期,每天都感到無所事事,甚至感到身心疲憊。其實,人是用精神來支撐的,不斷的追求會讓人煥發青春,遠離“更年期”。

人到中年或者老年,如一曲久違的樂曲,沉靜而悠遠!年齡不是問題,心態很重要。“人生若只初相見”,那是對事情開端的一種新奇和感動,也是對當下的一種逃避。其實,在生活的條形碼里,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日子,而將平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其實是很愜意的事兒,那是一種灑脫和智慧。當你深陷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中時,需要你重新審視自己,讓游移的心靈回歸自己的團隊,你會發現,其實,在時間的明鏡前,你依然很年輕。

仿佛獨自走在故鄉老街巷裡,風吹著自己的頭髮,自己和夥伴們跑來跑去,吃一口糖葫蘆,那叫一個甜呢。聽鄰居們柴米油鹽地說著家常。

人其實很奇怪,忙碌時盼著休息,但當你每天都無所事事的時候,你會感到空虛。其實,積極工作,工作之餘,在溫馨的家裡和家人一起圍坐,其實是很愜意的事兒。內心純淨,積極陽光的人生才是值得我們努力的人生。不為外物所累,遙遙無期,望穿秋水,

想想已經有多久不曾經在小河邊凝神,有多久不曾在鄉村的小路上漫步,世間的誘惑太多,你需要的其實只是那最簡單的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