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如教育自己 優秀作文

上國小四年級的兒子剛剛發下來的新校服,第二天就在校園內丟失了。這已經是兒子兩個月之內在校園裡丟失的第二件衣服了。第一次是因兒子打球時,把牛仔馬夾脫掉後放在球案旁邊,臨走時忘得一乾二淨。待想起時轉回尋找,卻不見蹤影。這一次仍然是兒子打球時把新校服裝在袋子裡放在球檯下邊,臨離開時卻發現已無影無蹤。

老師幾次到政教處查看,希望有學生上交,結果一無所獲。

那天適逢全校開家長會,家長基本都到了學校。我抱著僥倖的想法,希望是哪個學生拿錯了衣服,會上交老師的。即使學生沒有上交,那么家長知道後也一定會要求自家孩子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交予老師。我相信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占有別人的東西。

可是,我想錯了。我等了一個下午,卻毫無結果。我心裡納悶,學校早就提倡素質教育,小學生應該是接受能力最強最快的年齡段,也是最愛表現自己的年齡,按理說,如果是學生拿到的,應該會及時地交予老師,可事情的結果卻出乎意料。難道小小的學生就有這樣的私心嗎?那么家長呢?孩子撿到別人的衣服,家長不可能不知道,家長難道就如此容忍自己孩子的行為?

我特意在校內的操場上觀察了一陣,發現到處都是小學生們嬉鬧玩耍的身影,而四周不一而同地散放著學生們的衣物,文具,等等物品。誰的東西誰認識,在這特定的環境及特定的人群中,按說是不應該有丟失現象的。

生氣歸生氣,家長會還是要開的。與其說是開家長會,不如說是家長課堂更確切。事有湊巧,家長課堂的內容偏偏就是傳授家長如何教育並引導好自己的孩子。

家長課堂結束時,一老師上台誠懇地對家長說,因職業病,身體不怎么好,但是,作為老師不論身體怎么樣,也會盡心盡職盡責。只是一個老師要面對兩個班級的眾多學生,精力畢竟有限,希望家長平時在家能多多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及時地完成作業。

老師在台上苦口婆心地講,台下竟有少數幾位家長嘀嘀咕咕地發起了牢騷,甚至有一位還罵罵咧咧地,說什麼要老師幹嘛呢,我們交了錢不是白交的……我實在不敢相信這話竟出自家長之口。暫且不論她是否尊重老師,單單只談她對孩子教育的誤區和偏見,就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父母又是幹嘛呢?難道父母不應該監管督促自己的孩子嗎?難道父母對自家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就不承擔任何責任?

把孩子交予學校是能更好更全面的接受文化知識和道德教育,老師出於職業道德和良心,盡心盡責責無旁貸,這無可非議。但單單靠老師的力量,是很難達到樹人成才的目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起著引導作用,平時家長若能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行為進行嚴格地監管,將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業的進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育孩子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為人處世,生活態度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長是個無責任心,無道德觀念,無是非觀念的人,那么在其薰陶下的孩子,又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就如虛偽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真誠的孩子一樣,自私的父母也不可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孩子。那么誤人子弟者,不是別人,卻恰恰正是父母自己。

由此,再聯想到孩子在撿到了明知是同校同學的東西卻不願上交的行為,這就不足為怪了。丟失一件衣服,本不是大事,丟失了可以再買。但由此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卻令人擔憂,不容樂觀。當孩子撿到同學的東西歸為己有時,家長若沒有明確的態度,不能及時地糾正孩子的行為和思想,那么事後在孩子身上是否會有連鎖不良的反應?如果其家長是個是非觀念正確,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是絕不會容忍自己的孩子用不當手段獲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更不會把孩子交到學校後就認為萬事大吉而撒手不管。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路上一帆風順,前途光明,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殊不知,更好的教育,恰恰就來自父母自身的素質。所以,教育孩子,不如教育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內心世界。當我們責備孩子並要求孩子要達到什麼標準時,不如先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做父母的又做到了什麼?只有把自己教育好了,對孩子才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自己的言傳身教下,孩子才不至於在人生道路上多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