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幸福作文600字

學會感恩,走在人生的路上,你會覺得你快樂無比。

感恩父母,是他們給了你生命,這是一個奇蹟,是他們呵護著生命成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父母的牽掛與叮嚀掛滿了這棵大樹的枝頭。

開頭二:

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缺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人類自古就懂得感恩。

十七世紀初,到達美洲的移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移民為感謝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創立了感恩節。

感恩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飲水思源”的古訓家喻戶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思想老少皆知。千古絕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兒女對母親的恩惠報答不盡的感情,讓感恩的思想深深根植於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

開頭四、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開頭五: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每人都應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活、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朋友等,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 應該學會感恩。我們做教師的更應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 感恩。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 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同時也應對其他的需要幫助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

開頭六:

九十五高齡的羅素以一個學者、智者的姿態,更以一個飽經風霜又承受過無窮歡樂的“世紀老人”的形象,向後世托出他的一顆坦誠的心,只要讀過他的《我為什麼而活著》這篇短文,你就似乎見到這位老人睿智的目光,感覺到他溫馨的氣息,聽到他心跳的聲音。我們也許不會像他那樣聰敏和淵博。更難以像他那樣取得最高的榮譽和持久的聲望,但是我們也能有同他一樣坦誠的心,用這顆熱騰騰的心,去愛,去追求,去同情,只要我們托著這顆心給我們的親人、同胞、同學及至四海之間的兄弟。

每個人渴望愛情,但愛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愛之外的世界,也海闊天空。你開心地活著,日子往前走,你悲傷、煩惱,日子還要繼續過。想想看,如果要你去選擇,你會選擇開心還是煩惱?這樣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知易行難,人總是難以戰勝自己的心魔,喜歡作繭自縛

這裡有一段文字,僅供參考

在眾多詮釋幸福的句子裡,我最欣賞的還是這一句:幸福在於擁有一顆能夠感悟幸福的心。福至心靈,感悟幸福是一種能力,需要心靈的到場。總是看到各類調查顯示國民的幸福指數在降低,有時候會想,也許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能導致人產生幸福感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同樣的境況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與其說是幸福標準不一,不如說是一些人因感受幸福的能力低下而幸福感淡漠吧。活著即是欲望,很多人把追求幸福寄托在了種種欲望的滿足上,物質的豐富能一時滿足感官上的刺激,然而缺少感悟幸福的能力,即便滿足也無法感恩,心靈更得不到真正的愉悅,感悟幸福的心靈漸漸麻木,感悟幸福的能力慢慢削弱。我喜歡一種叫“沙漏”的玩具,將其直立,裡面的沙順著設定好的小孔傾瀉直下,殘存表面的是薄薄一層。這暗示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每天對事業、家庭、友情的經營過程中,會發生許許多多的偶然事件,愉快地接受下來,並學會過濾,放棄大多數珍藏小部分,作為前進的動力充分加以玩味,感悟生活的價值,那就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