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若能互助

據社會科學家近年來所做的“台灣社會意向調查”指出:貧富差距很大、環境污染嚴重、賄選案件頻傳、老人自殺屢見不鮮、道德層次的低落、色情泛濫、離婚率提高、青少年犯罪有增無減、貪污舞弊案件駭人聽聞,這些都是現今嚴重的社會問題,並且還有逐漸惡化的趨勢。

面對日漸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人病急亂投醫,於是速食信仰、自助修行及簡易得道等情事便大行其道,上行下效蔚為風氣,如此更助長了不良社會風俗的聲勢,造成了人們心靈上的空虛、彷徨與無助。所有為以對症下藥,我們必須重建心靈倫理。ァ 〉本鍾屑於此,提出心靈改革的理念,要民眾重新思考,排除因循怠惰、敷衍了事的惡習,重視個人的修身養性,除了正確的宗教信仰外更應該擴及社會價值的改造。時代在進步,我們更應落實敬業精神、群己倫理及生命意義,如此才能根絕現今的社會問題。

人與人之間是互動的,不應該只是某一方主動,最理想的方式是不時改變互動的方式,這樣才能發覺許多的可能性,並使自己更了解對方的感覺和需要。倘若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周遭的人們,適時給予關懷和幫助,便可提升處在社會邊緣的人們價值觀和認知層次,進而降低犯罪率。俗話說:“與其詛咒社會的黑暗,何不點亮一盞燈。”每個人都應該是心靈倫理的重建者,並懷有“捨我其誰”的胸襟。

何況每起事件的發生,多是由於溝通不良,或彼此漠不關心,才使歹徒有機可乘;甚至自私自利的作崇,只管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放任心態,導致許多原可避免,但因疏於防範而產生的悲劇。倘若父母能多關懷自己的小孩,就可以減少青少年飆車、逃學、搶劫的事件;夫妻或男女朋友,如能早點了解爭端和裂痕的癥結所在,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情殺、仇殺案;朋友之間若能互助,規過勸善,就可以退阻不幸事件的發生。ァ ×誥癰應相互關懷、了解與互助,因為遠親不如近鄰,如果平時能善待別人,當你有任何需要時,左鄰右舍也會伸出援助的手;如果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甚至有良好的社區警衛系統,如此將可避免宵小的覬覦,減少不幸事件的發生。

這個世界需要彼此的關懷,倘若自己能進一步為別人流汁境界便更高了。其實這個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么壞,只要大家彼此關懷,四海之內皆兄弟,左鄰右舍都是好鄰居。希望借著大家的努力,我們能早日重建心靈倫理,以消弭社會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