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享的議論文800字左右

分享使人快樂,它可以為我們擴大朋友的圈子,可以使我們的擁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建立很融洽的人際關係,還可以讓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你知道要怎么樣寫好關於分享的議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分享的議論文,供大家分享。

關於分享的議論文:分享的智慧

一位哲人曾說:“分享的幸福是雙倍的幸福,分擔的痛苦是一半的痛苦。”

——題記

一、無私的精神

他的家庭比較富裕,在讀大學的時候每個星期從家裡返回學校都會帶上六個蘋果,宿舍里的同學以為每人一個,結果是他自已一天吃一個。蘋果是他的,當然大家不能搶,但是從此他給大家留下一個印象,就是他極為自私,後來,他的幾個同學成立了創業團隊,他也想加入其中,可大家一商量,一致認為他不能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在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

這是俞敏洪教授在北大演講時說的一個故事。的確,樂於分享,是一種心胸寬廣無私的表現。因為這種寬廣和無私,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很大。

二、桃子的啟示

曾經有一個父親問他的三個兒子說:“如果有兩筐容易腐爛的桃子,該怎么樣吃才能使容易腐爛的桃子不浪費掉一個呢?”

大兒子說:“先挑熟透的吃,因為那些容易爛掉。”“可等你吃完那些,其餘的桃子也要開始腐爛了”,父親立即反駁到。二兒子思考再三說:“應先吃剛好熟的,先揀好的吃唄!”“如果那樣的話,熟透的桃子會很快爛掉。”父親把目光轉移到一直沉默的小兒子身上,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嗎?”他思考片刻說道:“我把這些桃子分給鄰居們一些,讓他們幫著我吃,這樣就會很快吃完而不會浪費一個桃子。”父親十分滿意,不住的點頭。

他就是現今聯合國的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曾在不同場合說起桃子的故事。在我們與別人分亨的同時自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回饋,只有那些被用於分享的桃子才會永久保鮮。

有一位名人說:“兩個人交換一種思想就讓兩個人都有了兩種思想,而相互交換一個蘋果,卻各自還是只有一個蘋果。”其實在我有很多的時候給你一個,而在你有很多的時侯自然會回送我一個。儘管數量不變,但我們卻都為蘋果保鮮了。

甘於分享是豁達,懂得分享是智慧。只有分享自已才可以凝聚他人,學會分享,我們的人生將會更加精彩。

關於分享的議論文:懂的分享

分享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幸福與快樂;分享能夠提升人生的情趣與境界,贏得人們的尊敬;曾有人說過,不會分享的人注定是一個孤獨者,一個失敗者。

分享是一種才智,懂得分享的人能收穫別人的快樂,同時也給予了自己快樂。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我便思索著如何與他人分享我的快樂,因為那會使我更快樂。”蓋茨的話確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與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發成果;他與社會分享自己的財富。

人人都有自己的樂趣。有的人把讀書當作樂趣,再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從時間的縫隙中學習;有的人把運動當作樂趣,到了幾乎不能勞動的時候,還要撐著起來趕點活;自然也有把吃喝玩樂、閒遊浪蕩當作最大的樂趣。至於那些等而下之的“樂趣”,舊不必說它了。其實分享卻很簡單,它只是一種思想上的放鬆。每個人都把自己所擁有的給予別人,從而獲取快樂,丟掉憂愁,這就是分享!

樂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質,當然也反映每個人的世界觀。而我則把和別人一起分享實驗得到的快樂當作樂趣,有一位偉大的化學家說:“我最喜歡跟我的好朋友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因為我能夠跟我的朋友一起渡過難關”這位化學家的想法幾乎與每個人的想法相同。

分享給別人,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也是很難做到的,真正做起來,跟你口頭上說說就過去的話語是不一樣的。做起來你會感到很快樂,然而別人也會送你一個默默的祝福和甜甜的笑容。

這個世界就是有了分享才變得如此的美麗,無論你與人分享的是快樂或是痛苦,是歡笑或是眼淚。生命因分享而充實,因分享而充滿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

關於分享的議論文:分享,還是分擔

分享亦是分擔,分擔亦是分享。

為什麼藍天可以分享雄鷹搏擊長空的孤傲?為什麼大海可以分享蛟龍騰躍海面的傲氣?為什麼大地可以分享萬物競搏的風姿?

因為分擔。因為分擔才有“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相知相惜;因為分擔才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付出;因為擔當才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盡職盡責。

何為分享?分享即是把寶貴的東西共同享有。而何又為分擔?分擔即是分享這份寶貴所具有的責任承擔下來!分擔才可分享,分享就必須分擔!分擔亦是分享,分享亦是分擔。

朋友、家人、國與人民亦是如此。

古人云“人生貴相知”,朋友是能相伴許久的,友誼是萬古常青的。若無“知音世所稀”的感慨何來伯牙摔琴謝知音的萬古絕唱!友誼即是困難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分擔,友誼即是“桃花潭水省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慨。相知相遇,共分擔同分享,既是友誼。分享亦是分擔,分擔亦是分享。

何為家人?家人便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關懷,家人便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惦念。他是親情的承載,是狂風暴雨時的溫暖港灣,是烈日炎炎時的一縷清風。分享的是冬夜的那杯熱牛奶,是酷暑的那碗綠豆湯;分擔的是那份遠在萬里的牽掛,是那份煎熬內心的思念。分享亦是分擔,分擔亦是分享。

何為國?國即是一幫充滿信仰與希望的人的依靠與維護對象。她是一份大愛的傳承,是眾多國民的希望。古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今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她是我們這群青年學子的守護神,也是擁有凌雲之志的我們未來所要守護的對象。我們分享她賜予的權利,分擔屬於我們華夏青年的責任!

小到朋友,大到國家,何處無分享,何處無分擔?分享不是享受,而分但也不是承受。它們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獨立,它們即使人生存的意義,是人生的追求。若無分享何來快樂,若無分擔何來動力?

分享亦是分擔,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應當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念,應當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抱負!分擔屬於華夏新青年的責任!

分享,還是分擔?分擔亦是分享,分享亦是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