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滿分議論文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頭戲。所以在高考語文作文中,議論文是最常出現的作文類型。學習一些歷年高考的滿分議論文,對你的寫作或許有幫助。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歷年高考滿分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歷年高考滿分議論文篇1:感情與理智

常言道:情之所傾,心之所向。感情和親疏與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之間有著很大的牽連。

一、王朝轉興衰

自第一個封建王朝建立起來之後,封建王朝便在華夏大地上歷代繁衍,代代相傳,有暴君侯臣,亦有明君淨臣。殘暴昏庸的商紂王寵幸申公豹,事事聽他的諫言,然而申公豹只貪圖榮華富貴,只知阿諛逢迎討帝王歡心,身為國家佐相而生活奢侈揮霍。一味沉浸於歌舞昇平的環境中,文恬武嬉,朝政敗落,宮廷一片奢糜,紂王身邊並非沒有忠臣,比干可謂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了。一心為國,不計較其他奸臣對其排擠,一心想著國家社棱,為百姓鞠躬盡瘁,可這一切又有什麼用,紂王根本就聽不進他的諍言,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不能得到君主親近。

二、作品的成敗

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壇略有名望的,都有幾部成名作品流通於社會人群中,作為讀者最初也許真是在賞讀作品,可是當我們在心中無意識之間豎立起崇拜偶像之後,我們便會對其作品有一種由衷的厚愛,然而此時,我們欣賞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們對作者產生的一種膜拜,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勢必會參差不齊,而當我們被那些作者無意中征服了之後,便會無意識的籠統地接受他們的一切作品,而對其他新的真正優秀的作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無疑這會造成許多無法估量的損失。

三、民族的存亡

對於自己民族不可釋懷的感情,這可以理解,然而假如因為這樣而一味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盲目封閉,消極排外,則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嚴重後果。南非一味守舊,與外界隔絕,使原本就不豐富的文化更加閉塞,注定了要衰落,中華民族掙脫舊我,開拓創新,改革開放,對外互市,與諸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大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大量吸收國外投資發展中國企業,如今一個盛世中國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紀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才會對事物有透徹的認知。

歷年高考滿分議論文篇2:不要讓眼光帶上感情

大多數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現出個人主義。由於感情,許多人處世不公,甚至於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極不好的影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撥開這障眼的"一葉"就能夠認識到、處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當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與社會的交流與溝通,然而頻繁的溝通與交流要求我們有犀利的眼光,而不能感情化。在歷史上,"女人禍水"這一說法雖然現在來看實在片面,但是這背後的故事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商朝滅亡是由於"女人",但這表現了什麼?約王由於寵愛姐己,事事皆聽信於她,忠臣良將直言勸誅,卻被一一殺害,最終走向滅亡!假如他能認真地思考群臣的勸誅,商還會亡國嗎?歷史也許就會另一個樣了。"兼聽則明"。所以說,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鏡,它往往歪曲了現實,也許看到的景觀更美麗,然而這已是自己被欺騙了·由此可見耍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必須摘掉"有色鏡",不要讓眼光帶上感情。

"劍傷肉體,話傷靈魂。"有些話讓人喜歡,有些話讓人難以接受,但是不要讓一時的喜怒哀樂使你失去明智。"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次乘車出去旅遊,跟幾個朋友一塊,一路上樂得沒完,到了景點的山腳下後,一看滿山還是雪,山民告訴我們:"上山路滑,要出事的。"我猶豫了一下,這時一友說:"晦氣,還沒上就說這樣的話。咱們這么多人,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擴我們立刻同意了,當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友首當其衝,摔傷嚴重,我只是把腳扭傷了。後悔已來不及了,吸收教訓:不要感情化,讓認識摘掉感情化的"眼鏡"冕"

人之處事,或多或少會因為感情因素的影響。如今有些政府官員濫用、亂用職權、為親友,家屬行方便,偏信於熟人,給社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黨中央掀起了"反腐倡廉"的運動,這是為建設國家做出的重大決策。

再次敬告:不要讓眼光帶上感情,人人公正,事事公正,我們的社會才有進步,我們祖國才更強大!

歷年高考滿分議論文篇3:切莫感情用事

魏徵在《課太宗十思疏》中寫道:"無因喜以謬賞,無以怒而濫刑",是勸唐太宗在賞罰上不能因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便賞罰不公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這些道理,但往往我們真的遇到一些事情無法判斷時,總會選擇距離我們關係密切的,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師,你的親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辦事,一切按法理講,還是運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為親人儘量擺脫罪名,這實在很難選擇:一邊是法理,一邊是人情,該顧哪邊。違背哪一邊你都會不安。但大義滅親,法理可容,人們也會慢慢理解你;若你違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說,整個社會都會鄙視你。選擇正義,有罪就該罰,這才是你的正確選擇,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們在理解光的本質時,由於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堅持微粒學說,光波學說其時已經得到驗證,但牛頓在科學界的影響很大,人們寧願相信牛頓,也不願相信真理,使光波學說埋沒了100多年,直到在實驗室裡面重新被演示以後,人們d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學說。在科學史上,人們寧願相信著名科學家,而不去相信真理,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感情用事,認為名人不會錯,孰不知名人也會有失誤乃至錯誤的時候。孔子曾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切莫因一個人的名聲,而決定他所說的所做的一切。

毛澤東是我們偉大的領袖,在抗日戰爭期間,對蘇共派來的使者,他並不因為自己崇拜馬列主義,而相信使者所指揮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而是根據當時的抗戰形勢來決定抗戰的路線,並且在井岡山創立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策略。對人感情的親疏,往往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從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是非,切不能因為感情用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不能因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應冷靜,仔細考慮認真研究來判斷正誤"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們以後工作做事時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