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議論文800字

有了金錢就能在這個世界上做很多事,但是很多卻無法用金錢來購買。因為無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金錢的議論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金錢與人性

“金錢既不是一種權利,也不是一種安慰。人為什麼總是把錢看得那么重呢?”這是我讀完《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後得出的感受。

寒假裡,我讀了《歐也妮·葛朗台》這本小說後,很有感慨。小說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法國索漠城裡一戶人家發生的事,同時也反映出當時法國社會上的人性。他用盡誇張手法,刻畫了一個滑稽又可笑的吝嗇鬼形象。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城——索漠城裡,有一戶人家,便是索漠首富、有著萬貫家產的葛朗台家。說起葛朗台,也許大家還有點陌生。他可是個十足的吝嗇鬼,他的女兒歐也妮是一個十分單純的人,也是他的棋子。在城裡還有另外兩家人,這兩家,一家想讓兒子娶歐也妮:另一家想讓侄子娶歐也妮,但這兩家只是看中葛朗台的家產。這兩家為了達到目的,明爭暗鬥,爭先恐後地討好葛朗台。而葛朗台只想把歐也妮嫁給一個十分有錢的人,決不同意她嫁給女兒非常喜歡的落魄的夏爾。從這三家人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法國社會是個純粹的金錢社會。

葛朗台太太病危時,葛朗台本是不屑一顧,後來出於如果她死了,遺產問題對他不利的考慮,葛朗台才想方設法治她的病。葛朗台病危時,他硬撐著坐在輪椅上,還讓僕人把他推到存放著他所有家產的密室的門前。他分秒不離地看守著密室,總擔心有人偷他的錢。

僅從上面說的內容足以說明當時的人們對金錢看得有多么重要。但是光吝嗇還要好些,就連親情、友情都是受金錢的驅使。

他們的舉動既讓人驚訝,又讓人發笑。這些人為了金錢可以不惜失去親情、友情這些人性美。他們簡直就是為金錢而瘋狂的殭屍,活著和死了都是一樣的,沒有為人們做出一點貢獻。

但,葛朗台的做法更讓人發笑。他為了錢奔波了大半輩子,只要往後慢慢地揮霍便可以了,但葛朗台即便是死也一分也沒有帶進墳墓,真讓人搞不懂。

金錢只能滿足人們的一些欲望,根本買不到親情、友情。如果你把金錢看成是你生命的一切,那你這個人就無可救藥。

哎,“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錢還沒用完”——何苦呢!

金錢取之有道

有民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這話說得非常精闢,也非常精彩。前一分句既對金錢的作用作了冷靜的審視,又含有幾分鄙夷和不屑,後一分句則是在對金錢理智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巨大作用的客觀承認。

人活世上,要生存,不能不食人間煙火。既然生活中“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金錢呢?正確的答應該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都知道,錢自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方便了人們的經濟交往,促進了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歷史的蒼穹,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對於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朝政權乃至後來的各代政權的建立與鞏固,對於推動社會的進步,促進人類的文明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因為此,從古到今,人們都把這八個字作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作為道德建設的重要條件。在這面旗幟下,大多數人都能夠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財富,賺取金錢,幸福生活。不少還表現了很高的人格魅力,他們在讓“取之有道”的錢財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後,還讓它充分發揮作用,回報社會,奉獻人民。翻開史冊,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到明朝的沈萬三;從清朝的王熾,到現代的陳嘉庚、李家誠、霍英東……這樣的君子,從高官到布衣,從富豪到貧民,組成了人傑的方陣,光照寰宇。改革開放以後,靠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許多仁人志士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發了財,致了富。他們發財不忘國家,致富不忘鄉鄰。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帶領鄉親奔小康,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這些愛財而又取之有道的君子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江河奔涌,魚龍混雜。不可否認,任何時候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被金錢蒙住了雙眼,燻黑了良心,拚命地撈錢,瘋狂地斂財,最終成為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不信,你看那王翦、和紳、成克傑、田鳳山、李紀周、胡長清……之流,不都是永遠地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了嗎?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歷史的重任,要時刻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立身處世的箴言,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金錢

錢,在某些人看來是俗物,更有人認為它是災難的引子。但是在實際上,錢本無任何過錯,會不會造成災難往往取決於人。有的人用錢回饋社會,幫助有困難的人;而有的人為了錢不擇手段,犧牲別人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欲望。錢,只是一種工具,它究竟是是好是壞,全都取決於它的使用者。

一般人認為錢是俗物,人們一提到錢就會說“俗”,好像錢就成了“俗”的專屬名詞。但是,儘管錢是俗物,我們也離不開它。買菜要用錢,買房租房也要用錢,甚至是在大城市裡上個公共廁所都要用錢……那些自命清高脫俗、看不起“俗物”的人,難道他們一生都不接觸錢嗎?這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是金錢如糞土”,可他們每天不還是在使用這“糞土”嗎?所以俗物雖俗,但還是我們需要的。倘若這世上沒有錢幣的發明,那到了21世紀,人們還牽著奶牛換布料呢。所以,錢還是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因此,我們不應該輕視錢這個東西。

錢,可以使許多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可以幫助受災受難的人們重建家園,還可以給一些孤寡老人幸福的晚年……在我看來,錢本無功過,功過在人為。取義者,可造福社會;取利者,可危害社會。取義取利,全在一念之間。

金錢就像一個天平,它對每個人都是公正的,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都因人而異。當一個人因貪污而判刑時,他總是埋怨錢,其實這是藉口,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他自己。

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高,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強盛;一個民族是否強大,也取決於次。

我還是那句話“錢本無功過,功過在人為。取義者,可造福社會;取利者,可危害社會。取義取利,全在一念之間。”在你的手中,錢到底是好是壞,由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