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弘揚長征精神論文優秀範文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象徵。值得我們全中國人民敬佩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弘揚長征精神論文範文。歡迎借鑑。

長征精神論文篇 1

9月23日,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強調,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民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80年前,風雨如磐。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環境和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我們的紅軍將士吃草根、啃樹皮,翻雪山、過草地,歷經生死考驗,不怕犧牲、排除萬難,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也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也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新的長征。面向未來,面向挑戰,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大力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

傳承長征精神,就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

這也是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是戰勝困難、贏得勝利的力量源泉。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紅軍將士“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犧牲一切,靠的就是忠誠於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他們堅信“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正是憑著這種理想信念,紅軍迅速從初期失利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浴血奮戰、勇往直前,逐步走向勝利。“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黨員、幹部站穩政治立場、抵禦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今天,我們走好新長征路,就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補足精神上的“鈣”,練就“金鋼不壞之身”,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

傳承長征精神,就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不畏艱險、敢於吃苦。

這也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法寶。俗話說,“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硝煙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進行的,長征的起步不是高歌猛進,而是被迫突圍,其面臨的艱難險阻無法想像,物資供應毫無保證,缺少糧食,彈藥匱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樹皮,幾乎每天都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但他們不畏艱難,團結協作,堅持從實際出發,採取機動靈活戰術,在無數的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爬雪山,過草地,衝破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一步一步走向勝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否則,我們黨及其領導的偉大事業就有變色之虞。今天,我們走好新長征路,就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事不避難、攻堅克難,敢於涉深水區、敢於啃硬骨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奮鬥。

傳承長征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顧全大局、團結互助。

這是長征精神得以形成並轉化成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條件,也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長征是一次圖生存的遠征,軍事上處於無後方無依託、非常險惡的境地,紅軍將士緊緊依靠人民民眾,牢記民眾疾苦和訴求,嚴格執行民眾紀律,不侵占民宅,不違犯禁令,公平買賣,救死扶傷,並且顧全大局、緊密團結,幫助民眾打土豪分田地,窮苦人民翻身解放,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和愛戴。沿途各族民眾主動幫助紅軍籌款籌糧,燒水送飯,傳遞訊息,掩護傷員,以各種方式支援紅軍作戰直至勝利。“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今天,我們走好新長征路,就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讓人民民眾在改革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確保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長征,永遠在路上。

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和將台堡會師,標誌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如今,80年彈指一揮間,在歷史與現實的互動印證中,長征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更凸現出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時代價值。20xx年7月18日,到寧夏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長征精神論文篇2

每次重讀《七律·長征》,心中就會湧起滿滿的感動。其中那“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我至今都還沒有參透,究竟要有多偉大的理想、多么堅定的信念,才會對那些在如今看來根本克服不了的困難置之一笑呢!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於奮鬥,樂於奉獻以及始終堅信革命會勝利的精神。80年前的今天,革命先輩們還在進行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80年後的我們,享受著革命先輩們的勝利果實,溫暖幸福的生活在這篇曾經灑滿鮮血的土地上。80年很遠,80年的長征精神卻一直在我們身邊,而傳承長征精神則是永不過時的時代主題。

傳承長征精神是傳承不畏艱難的精神。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這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戰鬥,在缺衣少食、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既要向目的地前進,又要抵擋住來自國民黨各方面的進攻。換做是現在的我們恐怕早就焦頭爛額了,但當時的紅軍僅把這些困難當做紙老虎,只道一句“萬水千山只等閒”,更加積極地迎難而上。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雖然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民眾對我們的誤解等,但是和長征時期的革命先輩面對的困難相比,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畏手畏腳不敢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呢。我想,只要我們懷著不畏艱難的長征精神去面對這些看似很難的問題,用心去解決,就會發現這些困難就像紙老虎一樣不堪一擊。

傳承長征精神是傳承真心誠意為民眾辦事的奉獻精神。長征兩萬五千里,里里都有軍民一家親的影子。俗話說“民是革命的母親 紅軍一切為了民眾,又很好地依靠了民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民眾的財產秋毫無犯,與少數民族真誠相待,這樣的大公無私感動了廣大的人民民眾,紅軍很快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千餘人踴躍參加紅軍。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就始終代表著廣大的人民民眾,如今,我們更應該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基層公務員,我經常接觸老年人,他們行動不太方便,表達問題有時候也不太清楚。這時候就要打心眼裡為老人家考慮,有耐心,儘自己所能讓老人家們少跑點路,高效率高質量的解決他們的問題。誰無老人,誰人不老,即使將心比心也應該這樣做,更何況我是共產黨員,就更應該義不容辭。

傳承長征精神是傳承艱苦奮鬥並持之以恆的精神。人活著不是為了吃苦,但是能吃苦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長征的革命先輩們歷時兩年多、跨越11個省才終於有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這期間若不是堅持,怎么能看得到勝利的曙光!長征路上的艱苦自不必多說,翻雪山、跨沼澤、吃草根、啃樹皮無一沒幹過。苦嗎?苦!但真正的唯物主義革命者不會看到當前的艱苦,他們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真正偉大的勝利即將到來,並且持之以恆的奮鬥著。今天的我們生活是好起來了,有少數黨員開始嚮往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群關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共產黨員要始終銘記貪圖享樂是亡國之本,居安思危、艱苦奮鬥才是固國之策,杜絕一切與社會主義建設背道而馳的東西,提防內部開始淪陷。

長征雖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我不願意將此世界人民之瑰寶“長征精神”就此忘卻,反之,我認為在貌似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今天,我們更要好好的弘揚和傳承“新的長征精神”,矢志不渝,艱苦奮鬥,這樣我們才會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

長征精神論文篇3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流偉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照現代社會這種急速更新換代的觀念,早已是好幾個時代過去了。按我們熟悉的某種號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再說下去,就成了梟鳴似的煩擾,不免令人生厭。然而長征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征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

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征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征的勝利!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征的每一個角落.作為英雄的後代,我們也試著學會堅強。

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的精神永存!

昔日中國的女排姑娘們是何等的神勇,“五連冠”不知使多少中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一次次的勝利之後,在郎平等一些老隊員相繼退役後,中國的女排是何處境?或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暢及則衰”在飽嘗了勝利和輝煌之後,中國女排開始了它從未有過的失敗。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間敗下陣來。頃刻間,舉國上下焦慮萬分,人們不禁懷疑起那支曾令他們無比自豪的強隊,究竟能走多遠?然而就在20xx年,沉寂了20xx年的中國女排,在議論和懷疑聲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終於又一次拿回了她們期待已久的“世界冠軍”。當五星紅旗在雅典的奧運會館開起時,中國的女排姑娘們含淚唱完了國歌。

歷史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長征精神將伴隨著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征精神。長征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最壯麗的一頁:永恆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遠的豐碑!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若要問在長征精神中學到了什麼?我會回答,學到紅軍永存的信念!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會滅;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勝利其實就在不遠處!因為:信念永存!

讓我們接受新的長征。

長征精神論文篇4

長征精神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在紅軍長征途中,黨的政策正確與否,關係到革命的全局,關係到中國工農紅軍戰略轉移的成敗。長征初期,由於李德、博古等人採取退卻中的右傾逃跑主義,隨後王明又犯了嚴重的“左”傾冒險主義,使紅軍陷入國民黨圍追堵截之中損失慘重。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頭,黨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1935年1月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李德、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便貫穿了整個長征過程。先後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克服重重困難,先後取得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等勝利,紅軍三大主力於1936年10月在陝北勝利會師。據實地調研了解到,長征紅軍主要活動於今四川省內的甘孜、阿壩、涼山、雅安等市、州,特別是在甘孜、阿壩的雪山草地,幾乎每個縣都留下了長征紅軍的戰鬥足跡,並且有些縣的紅色旅遊資源顯得相當豐富。天全、寶興兩地政府根據四川省委和政府的發展規劃要求,正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尋找關聯,統一規劃,各地、各部門相互協調,大眾參與,整體運作整個產業。使當地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與雄渾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旅遊精品基地。充分發揮自身在四川的紅色旅遊資源“將帥故里”、“長征豐碑”、“川陝蘇區”三大板塊之一的地位,藉助四川發展紅色旅遊,力推“重走長征路,將帥故里游”的經典紅色旅遊線路,挖掘當地質量品質好、革命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資源。致力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農村發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長征精神是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精神的光輝典範。1934年10月,紅軍的三大主力陸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中,紅軍忍受著嚴寒酷暑、高寒缺氧、乾渴飢餓,跨過了千里冰封的萬里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他們吃草根、咽樹皮、涉沼澤、眠雪地,不斷克服艱難險阻。轉戰11個省,翻越18座高山,渡過24條江河,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包圍,艱難跋涉兩萬多里,完成了革命轉移。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長征中錘鍊出來的艱苦奮鬥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依然魅力無窮。據實地調研了解,老區人民 對山高路遠、偏僻落後、基礎落後、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積極探索,艱苦奮鬥,不斷整合當地自然資源、紅色資源以及民族資源,加強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使當地人民擺脫了以往的貧困落後的局面,正大步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佇列中。

長征精神是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長征途中,中央和紅軍果斷地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等人的錯誤領導,黨和紅軍的路線轉移到正確軌道上來,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紅軍創造性地採取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鬥方式,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又如,在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之前,進入了少數民族地區——“四川彝族居住的地區,這些強悍的彝族人從來沒有被居住在他們周圍的漢人所征服和感化過”。面對這樣一個從未遇到的棘手問題,紅軍以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與少數民族的相處之道,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進行了有益探索,這樣紅軍與少數民族同胞共同戰鬥打退了敵人的追擊。這些都體現出了紅軍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當前在革命老區,老區人民不斷弘揚長征精神,整合自然和人文資源,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如,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北部夾金山南麓的磽磧藏寨,是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第一座大雪山的出發地,它同時又是寶興生態旅遊保護區內的一個藏族鄉。這裡因地理位置偏僻,氣候寒冷,人煙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了紅軍故事、藏族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又如,據調研了解,天全、寶興兩地針對當地紅色旅遊資源廣泛、分散的態勢,採取人為地“以線串景”即精心設計旅遊線路的辦法來打造旅遊產品。這正是紅軍在長征中開拓創新精神在老區的具體體現。

長征精神論文篇5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短短八句詩,五十六個字,不僅使我想到紅軍老戰士熊爺爺給我們講的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想這是布衣草鞋的中國人在槍林彈雨中徒步創造出來的一個又一個神話。但這“神話”是真實的,所以我們必須虔誠地仰望。

今天,距紅軍長征勝利已經七十多年了。在向先輩致敬的同時,遙想英雄們當年的壯舉,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脊樑們,在血與火中開創了一條屬於中國人民的道路;我們看到的是中華兒女們,在家與國中選擇了國的利益,捨棄了家的牽掛;我們看到的是炎黃子孫們,踏出了歷史的腳步,走出的與其說是一條為後人所景仰的路,不如說是被千古傳誦的革命魂!

想想今天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我們是否還有紅軍先輩吃著紅米飯、喝著南瓜湯的井岡山精神和不畏艱難的昂揚鬥志!?是否還有布衣草鞋的艱苦樸素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想想我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康生活,想想我們花園式的校園,再想想我們今天的飛速發展、欣欣向榮的偉大祖國,不知大家心裡會是什麼滋味?我想我們有必要在困難面前想想紅軍路,在挫折面前憶憶革命魂!

今天,建設現代中國,建設和諧家園,是否也是一種長征?當然是!一個人的一生,是否也是一種長征?當然是!作為一名小學生,這種不倦的求學漫漫之路,是否也是一種長征?當然也是!紅軍先烈們的精神必將在時間的長河中彌久而愈新,熠熠生輝,也必將指引我們時常以紅軍長征精神鞭策自己在今後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長征精神論文篇6

80年前,一次閃爍著革命理想光芒的遠征,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長征情結。80年後,我們穿越時空回望歷次長征紀念活動,透過這扇特殊的視窗,感受到了長征宣傳的與時俱進,感悟到了長征精神的歷久彌新。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戰爭史上的奇蹟。到底是什麼使原本弱勢的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使紅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使紅軍歷盡艱辛,克服險阻最終走向勝利呢?是信念,是千千萬萬紅軍心中珍藏著的讓人民翻身做主人、過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長征精神,就像一座永遠的豐碑,永遠樹立在人們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長征故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飢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後犧牲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一位首長把僅存的青稞面留給了戰士,而那位戰士最後又把青稞面還給了首長……艱苦奮鬥、捨己為人等多么寶貴的長征精神,它們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記得我剛學腳踏車時,爸爸老在車後面扶著。一天,爸爸對我說:“你練了這么久了,該自己騎了吧。”我很不情願地大聲喊:“不要啊!萬一我摔下來怎么辦?”“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著說。我又騎了幾圈,風在耳邊呼呼地響,感覺特別爽。這時,不知怎的,車頭好像跟我作對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聲,連車帶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來爸爸在後面偷偷地放開了手。我有一種被作弄的感覺,“哼!都怪你!”我氣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著摔疼的膝蓋。爸爸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點困難都受不住,以後還乾什麼大事?想想紅軍們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盡多少艱難險阻,他們還不照樣挺過來了?”聽了爸爸的話,想想也是,跟長征比起來,我這點困難又算得上什麼呢?於是,我重新站起來,信心十足地騎上車,暗暗鼓勵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終於學會了騎腳踏車,那個高興勁兒,現在還記得呢!真多虧了紅軍長征事跡的鼓舞。

還有一次,我參加了校運會的幾項比賽。到最後一項長跑時,我箭一般地向前衝去,一路遙遙領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盡了,速度越來越慢,後面的兩名同學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氣不接下氣,真想停下來不跑了,可看到同學們那著急的樣子,聽到大家為我的加油聲,我想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二萬五千里長征都不怕,我怕什麼呢?我頓時有了信心,帶著全班同學的期望奮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我就要到終點了。於是我加足馬力,近了,近了,奇蹟般地超過了前兩名同學,到了!在接觸紅線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堅持就是勝利!

在學習中,我也常常想起紅軍,想起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時候全身便充滿了力量,學習勁頭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通過這些事例,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像紅軍那樣,必須有不怕困難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覺得,長征精神是永久彌新的,長征是永遠的豐碑!長征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