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禮儀

中國被譽為“禮儀之邦”。她“有禮”之名已名貫中外。縱觀中國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歷史,不乏這樣的例子,其中,楊時就是一個。宋代,有一位名叫楊時的年輕人。一次,他要去洛陽拜訪師傅---程頤,到了老師家,已是中午,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他沒有去敲門,而是站在門前,靜靜等待。因為他知道,此刻老師正在午休。頤一覺醒來,雪已經下了幾個時辰,積雪已一尺多厚。楊時凍得瑟瑟發抖,但仍沒有走,他要等尊師。這及時著名的“程門立雪”。古人尚且如此,現代人怎能落後?“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每天早晨向家人、向老師、向同學問一句好。大家會感到十分溫暖。身邊如果常有人問候,就好比浸在一股暖流中,十分舒心,即使身處寒冬,也暖意十足。有時,早晨我到學校,見到老師打一聲招呼,老師會對我笑笑,也會說一句“早啊!”語氣輕鬆又愉快,化解了陌生的尷尬。聽到老師的問候,我也會開心一笑,以示感謝。“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有“暖”也會有“嫌”。有些人會在上樓時勾肩搭背,站成一排,擋住了後面人的路。後面人有事想快點過去就會十分著急。有些人,在聽別人講話時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這不僅會讓人覺得不尊重別人,還會給人留下沒用禮貌的印象。有些人在公共場合不排隊,看見縫隙就見縫插針的插隊,混亂了秩序,影響大家的心情。禮貌做人,用禮儀處事和處世。在生活中就要貫徹進去,尊師、敬長、愛幼都算禮。只有用心,用行,才能詮釋禮儀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