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乎?害乎?

愛是人類純真美好的情感,而害則是人們厭惡唾棄的行徑,兩者可謂涇渭分明。然而有時人們卻往往難以把握其中的界限,分辨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什麼才是真正的害。

在電視專題片《動物世界》中,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畫面:成鳥精心哺育雛鳥,十分疼愛自己的寶貝。可當小鳥長到一定大的時候,成年便不讓小鳥躺在窩裡避風躲雨過舒適的生活,而是迫使小鳥自立。一些膽小的小鳥經常是被成鳥啄出窩的。目睹此景,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對小鳥的愛,還是害?從表面上看,似乎過於殘忍,太缺乏愛心。不是嗎?小鳥還是那么幼嫩,就被趕出溫暖的“家” 門,,在弱肉強食的艱難環境中謀生存。然而,大自然也是一個競爭的世界,適者生存。沒有當初成鳥的“狠心”,哪有日後小鳥堅硬的翅膀,強健的身軀?可見,成鳥的做法是深謀遠慮的,他不是對小鳥的害,而是深沉的愛,更高層次的愛,這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

相形之下,在當今社會中,我們許多做長輩的卻缺乏成鳥的遠見卓識,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卻不知道怎么去正確的愛她們,錯誤的以為一味的滿足就是愛,周到服務便是情。其結果往往是由原先的愛不知不覺的變成了最終的害,事與願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得到的卻是“失望”的苦果。只要你留心,長輩對孩子溺愛嬌慣的現象是隨處可見的,陽光里怕孩子曬著,風雨中又怕他們淋著,稍稍一點勞動卻又怕寶貝累著,真是捧在手裡怕丟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說有多愛有多愛,說有多疼有多疼,殊不知這一切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的的確確的害。因為這樣無形中剝奪了他們鍛鍊的機會,實踐的權力。他們會因此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難而上的毅力,如同溫室里的花卉,經受不住風雨的考驗;也像籠養的鸚鵡,一旦飛出鳥籠就不會覓食築巢。

我記得有這樣一格言:“溺愛是一盆濁水,它污染孩子的心靈;嚴愛是一座熔爐,他把孩子冶煉成才。”據專家調查分析,許多少年犯之所以“失足”,“沉淪”,除了自身的主觀原因外,重要的客觀原因常常是他們的父母親友的寵愛,溺愛。百般疼愛孩子,卻讓他們在愛的海洋里翻船沉沒,其教訓是何等深刻啊!這就要求我們做長輩的,在對晚輩傾注愛心的時候,必須永遠銘記:要嚴愛而不要溺愛。

我們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一方面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鼓勵年輕人多闖蕩,多磨礪,對他們不要溺愛,不驕縱,學一點成鳥的“聰明”及愛與害的辯證法;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應該努力培養自強意識,自立能力,以“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鞭策自己,拼搏進取,做勇於在暴風雨中搏擊長空的雄鷹,不做會飛飛不遠,只能望空興嘆的家雞,在改革大潮中,把自己鍛鍊成具有創造性的開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