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與對策議論文

[論文摘要]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各高校就業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點。文章分析了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並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為高校就業工作全面發展做出努力。

[論文關鍵字]貧困大學生 就業難

近年來,貧困大學生的人數逐年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解決好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千萬個家庭,也關係到整個教育事業使命的成敗,更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未來。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造成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就業觀念的偏差,擇業地區較為集中

觀念決定行動。貧困大學生由於求學給家裡帶來的較大的經濟負擔甚至是債務,導致其對就業地域和待遇看得過重,往往抱著希望去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工作,希望去收入高一點、工作輕鬆一點、生活舒適一點的單位工作。“三大”“三個一點”的觀念,使得他們不願意到西部、基層和中小企業去就業。

貧困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呈現此特點,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場經濟社會的世俗化傾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人希望名利雙收,即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想獲得更多的東西。其次,來自家庭不合理的期望值。許多貧困家庭把培養一名大學生作為改變家庭現狀的重要投資,導致貧困大學生把薪酬待遇作為就業考慮的首要因素。再次,個人虛榮心作祟。部分貧困大學生認為自己是“草窩裡飛出的金鳳凰”,從欠發達地區考出來就是為了就業時找個“體面”的好去處。

(二)缺乏一定的社會資源

北京大學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畢業生就業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家庭背景決定子女就業。家庭背景愈好,畢業生工作落實率與起薪點就愈高。據20xx 年度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顯示,父母社會地位越高,權力越大,社會關係越多,其子女求學和就業的機遇就越多。北大的調查還顯示,父親為公務員的畢業生工作落實率要比農民子弟高出14個百分點。當前,國內就業壓力居高不下,高校畢業生增長率遠高於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增長率,使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面臨著求學、就業的雙重壓力,亟須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破解貧困生求學就業“兩難”問題。

(三)經濟資源匱乏

近年來,因為高校的收費制度變革,學生多是交費上學,因此家庭經濟負擔更重,這也是高校貧困生情況加劇的重要原因。雖然在國家政策的關心下,通過完備的“獎、貸、補、助、免、減”體系幫扶,家長和學生已經不必為入學難、讀書難擔心。但是,即便如此,很多貧困生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不能再承受任何風險。害怕經濟上受挫,在擇業心態上就表現為求地位、保穩定,在擇業範圍、擇業方向上就必然受到這個束縛。求職成本的高昂,也加大了他們的就業難度,有些貧困生為考慮費用的支出只能坐失良機,望職興嘆。

(四)綜合素質偏低,難以適應新的就業形勢

大多數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區的農村或經濟收入偏低的城鎮家庭,進入大學以後,由於生活環境、學習方式和人際交往模式發生了許多變化,貧困生在飽受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重新適應環境的任務,諸多心理的不適應逐漸凸顯。有的貧困生在高中出類拔萃,但到了大學漸漸失去優勢,學習成績一般者較多。他們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特長欠缺,實踐創新能力較差。尤其像計算機這樣需要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貧困生往往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實際操作的時間少,又不擅長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鍛鍊,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而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時,在學習成績與動手能力之間往往更注重後者。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距離用人單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造成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

(五)弱者心理常見,挫折體驗明顯

不少貧困生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內向,缺乏與教師和同學們的交流和溝通,直接影響其全面發展。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對家庭的困境沒有正確的認識,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等待救助的弱者,沒有勇氣去參加社會的篩選和與其他人的競爭,常常因為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社會的不公。另外,貧困大學生求職時想一步到位、一次成功,容易因為遇到一點挫折便產生悲觀情緒;貧困大學生容易滿足,偶有所獲就裹足不前,不再去嘗試和追求。因此,許多就業機會與貧困學生擦肩而過。 "

二、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對策

分析當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原因,可以看到,經濟困難依然是造成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因素,對他們的擇業心態、職業取向、求職消費和還貸信用等方面有較深的影響,緩解與解決經濟困難是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基礎。同時,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問題,還涉及自身心理問題、求職方法與技能等方面的問題,還有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只有建立起政府、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合力機制,並加強相互間的溝通和合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作為高校本身,應充分認識到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不斷擴招的情況下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積極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一)做好就業指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學校及有關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解決擇業思想矛盾,引導他們改變以往不正確的“三大”“三個一點”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貧困大學生應該著眼於能夠發揮自身才華,能對社會有益的工作,國家早已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各省市自治區近幾年開始的大學生村官計畫,均給大學生就業帶來新的機遇。各類專業人才的匱乏為祖國西部、各基層地區的開發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那裡正需要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還應當明確大學生成長的價值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貧困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把個人需要與社會需求緊密地結合起來,自覺地服從社會的需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要學會正確地看待社會主流和陰暗面,全面認識和理解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明確自身定位,積極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從而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二)做好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現今的就業是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雙選過程。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高低成為用人單位聘用的關鍵。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從整體著眼,以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為工作目標,特別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各級學生組織的作用,積極組織技能比拼類競賽,充分調動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鍛鍊他們的組織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促進他們自信心的建立、成就感的增強,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且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大學生,以提升他們的競爭力,促進他們就業。

(三)做好心理輔導,樹立必勝信心

作為心理障礙高發人群的貧困大學生,在擇業階段爆發心理問題的機率大大增加。因而,我們必須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工作:其一,建立健全完備的心理問題研究與反饋制度,加強對當代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調查研究。通過行為觀察、個人訪談和調查問卷等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困擾表現和原因,針對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擬定相對應的輔導計畫。其二,注意提高貧困大學生與就業心理輔導的互動性。豐富心理輔導的內容與方式,避免說教,提高輔導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調動貧困生參與心理輔導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心理輔導的信任感,啟發他們說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鼓勵他們戰勝自我,積極應對挑戰。其三,幫助貧困大學生掌握積極的心理自衛方法。要正確運用激勵原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求職挫折,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教會他們掌握基本的自我調節方法,增強自身的社會心理承受力。其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制度。我們要對輔導後大學生的表現進行追蹤,並據此及時調整輔導方式和方法,增強輔導工作的時效性,提高輔導的效果。

(四)做好物質支持,從根本上緩解、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經濟困難是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基礎問題,緩解、解決好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學校要繼續加大和完善“獎、貸、助、補、減”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爭取更多的社會資助,為貧困大學生就業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和合作,探索貧困大學生物質資助與增加就業機會相結合的新途徑,實現用人單位、貧困大學生和高校的三方共贏。主動邀請用人單位“走進來”,增加校園招聘的數量與質量,為貧困生提供更高更好的就業平台,增加就業機會;廣泛發動校內各種力量參與到就業工作中來,重點扶持幫助貧困生就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貧困畢業生免費提供就業諮詢、公務員考試輔導以及網上遠程面試的機會,降低貧困畢業生的就業成本,提高擇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