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作文

讀《紅樓夢》有感作文(1)

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中國移動杯”XX年南京市中小學生“讀書節”親子閱讀徵文 學生姓名  林絲雨 性別  女 區縣 六合區 學校及班級 新篁鎮中初二(6) 親子共讀書目 《紅樓夢》  出版社 黃山書社  學 生 讀 後 感  猶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才是個十來歲的小孩,即使反反覆覆地翻看了好幾遍,也沒能懂得旁人所說的“深意”,只把它當作一本故事書翻看了一遍罷了。 如今,已過去了好幾年,再拿起這本《紅樓夢》時,令我唏噓不已! 不得不說,這書中刻畫的人物皆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觀園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猶如一個封建社會的縮影,反映著當時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從中也不難看出作者曹雪芹對這一現象的不滿與厭惡,也正由於這種情況,造成書中主人公的悲劇人生,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林黛玉與賈寶玉的那段悲情之戀了。 黛玉個性中對世俗的不屑一顧,特立獨行,讓她成為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個性吧,所以他才塑造了這么一個有才情、詩情、悲情的女子。用旁人的角度看她,她的詩情畫意,讓人感覺才氣逼人、技壓群芳,但她的身世和性格注定了她的憂與愁,她與賈寶玉之間必然是無果的愛情。 寶玉是一個風流多情的少爺,他叛逆、灑脫、任性、自我,可他卻有一顆敏感而感情豐富的心。如果不是,那他如何遊走於眾多女人,卻偏偏鍾情於黛玉,從而造成他人生中的悲傷與痛楚。或許這就是作者心中的傷痛吧! 說到黛玉與寶玉的愛情,就不得不想起另外一個人,那便是薛寶釵了。 縱觀全書,她的舉止行為都屬於所謂的大家閨秀,作為一個身在封建社會中的女子來說,她是合格且優秀的,但這也說明,她是深受封建束縛,只知順從、不知反抗的小女子,就連婚姻也選擇順從,嫁給不愛自己的人,而孤獨終老。 《紅樓夢》似乎整本就是一個悲劇,上面的人物也都多少有些悲情的基調,但或許這就是作者心中所想要表達的,在封建社會的壓迫中,人人都受到無形的拘束與困擾,以致於造成人生的不幸。雖然作者表達的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不滿,但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年青人,也可以從中感悟到一些哲理。 其中書中的人物不光是受環境的影響,有些還在自身問題上,如果黛玉不是那么多愁善感,那么懦弱膽小,那她不會最後因為情傷而鬱鬱而終,香消玉殞。如果寶玉不是那么風流多情,那么優柔寡斷,也不會造成三個人的悲劇。如果寶釵不是如此固執與順從,她也不會一生孤獨,嘗盡辛酸。 性格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而且還決定著他的去向,所以,我們要有著良好的個性與心理素質,雖然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帶去的是封建思想和制度,但我們也從中學會了改變和成長自我,改變著新世紀中華民族的個性和人生。   家 長 感 言  這是一部極具藝術性的傳世佳品,《紅樓夢》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封建制度下愛情悲劇的產物,悲劇的產生或許與環境有關,但性格也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讀《紅樓夢》有感作文(2)

本學期歷史書的最後一課說“清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閒來無事,我就“攀”了一下這個“高峰”。

在這本書里,最有比較性的兩個人恐怕就要數林黛玉和薛寶釵了。這二人都是大觀園中的一等人物,文采和容貌皆堪稱一流,元妃稱“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人不同,非與姐妹可同列者。”

林黛玉傷感,超凡脫俗,高潔美好。她做的詩風格悲戚,風流別致,令人肝腸寸斷:“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在她眼裡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她知道在清幽的瀟湘館中,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的淒涼長夜。

寶釵賢惠、行為豁達、品格端莊、以德待人。她做的詩風格與黛玉截然不同、含蓄渾厚、大氣:她有著“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的希望;她看到“出浴太真作冰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的美景。

雖說二人為金陵十二釵之首,非常人所能及者,終歸還是有不足之處的。

瀟湘妃子雖高潔,不與凡人俗人一樣,卻好斤斤計較,孤高自詡。

薛姨媽送宮花給她,她卻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把下人嚇得一個也不敢言語。這話著實令人尷尬、氣憤。

蘅蕪君歲被頌為“山中高士晶瑩雪”,卻也有工於心計、逢迎拍馬,世俗圓滑的一面。

她聽見丫鬟說悄悄話而設計了“金蟬脫殼”之事,導致林黛玉不治身亡、含恨而死,落了個有愛情沒婚姻的悲慘結局。

今人之評論,多有“尊黛抑釵”者,我認為釵黛二人各有千秋、有功有過,這是人之常情,即使是如此完美的二人也不例外。

雖說當今社會多“母系掌權”,但在封建社會時期,女人是微不足道的,每個男人都比女人高出一等(出武則天等人例外),女性僅為男性的玩樂工具。而《紅樓夢》則打破封建,尊重女性,歌頌了女性,加強了它作為女性悲劇的力量。但這悲劇只有賈寶玉才能看得見,從賈母、王夫人、邢夫人、賈赦、賈政的角度來看,所有女孩子的悲劇,都不成其悲劇。有的是咎由自取,有的是命中注定,有的是偶然事件……

“攀完此峰”,我覺得它真是文學藝術之巔峰。它與我們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息息相關,是四大名著之首,在世界文壇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深感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好書,讀好書有益於陶冶我們的情操,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充實,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世界將陶醉在書香里,將變得更加美好,不會有“XX”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