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又是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阿凡達》觀後感_

由於看的上一部影片是《XX》,所以令我不得不對美國人商業片那種秉持的一貫風格佩服得“無底投地”,所以像我這種人最好不要看美劇,否則內心的陰暗面何處安放呢?還是去看日劇好了。

回歸《阿凡達》,由於鄙人看的是3d的,所以難受得不得了,那眼鏡幾乎要把我的鼻樑壓垮,偏偏我自己還有一副眼鏡呢,索性我看到一半我就忍無可忍把那副3d眼鏡拿下來了。對了,忘了說電影放映前廣播裡還唧唧歪歪個沒完沒了,什麼不要對眼鏡彎折、摔打,還有出門要歸還眼鏡如此種種。這種氛圍實在是不咋地,我無可奈何地到了柏楊先生的那本《醜陋的中國人》。

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阿凡達》,我現在才去看,實在是對不住,對不住蕾啊,我自個兒先去了~我已經被小道訊息說《阿凡達》要下線了之類的逼心驚膽戰,要是這部共耗資5億美元的電影史上最為昂貴的作品我錯過了該怎么辦啊?(鄙人還是不理智~)抱歉啊,我食言了~這副模樣倒挺像影片中那位女主角娜蒂瑞砍了那個像鬣狗的生物後痛心無比的情形~然後我發現納美人和印第安人的相似之處,印第安人殺野氂牛還要舉行儀式歡慶一番,比起這些所謂的野蠻人,我們這先所謂的現代人在飯店揮霍無度,肆意浪費,而不懂得為“天賜”一般的食物感恩,實在是慚愧。不過感恩這東西是形式上的,我不知道用心和不用心在現實表現上有什麼區別。達爾文明明是物競天擇的觀點,卻被中國誤解為弱肉強食(就是那個“落後就要挨打”)。也許生活與生存之間本身就是相悖的。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是不同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複雜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們祖先要達到的大同、普度眾生,西方的神明生活的伊甸園,理想中的自由、平等終究是理想,但也許就是我們尋覓已久的活著的理由吧。

一直以來我個人都偏愛文藝片,所以對特效也是無話可說的,所以就不加評論了,總之,導演、製片、投資方往裡砸很多錢,也會有很多人再把錢砸過去,比如,我就參與砸錢的隊伍中去了?

對利益交易的反感會產生清高,再次重申重聲我從不把自己當做崇高的文藝青年,所以我甘願溺在這淌洪水中。

扯淡,以上純屬扯淡奧~~~

現在已經很晚了,現扯到這裡,有時間繼續~~~

(電影剛看完就來這趕日誌,思緒還沒理清,先就這么著)

今天繼續啊~~

比起童話我更願相信神話。

《阿凡達》的故事只能停留在神話的基礎上,是無法上升到小說的藝術。不過,也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寓言。總之要比卡夫卡的寓言好懂多了。寓言一難懂,爭議就隨之而來。為了保持炙手可熱,而又不能成為燙手山芋,於是在大眾口水的衍化下成了外星釘子戶的寓言。

在我的理解上是人性和利益的抗爭,這點美國人在電影的認知似乎和行動上有所差距。但差強人意的還是弱者總能戰勝強者,正義一定壓住邪惡的故事結構。只因為被大多數人追捧,我想是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英雄,渴望奧特曼打小怪獸的那份美好吧。

這次環保和反戰的主題具有現實意義。但我又悲觀地看見男女主角最終憑藉堅強的意志和聖母的護佑有了充滿希望的明天,但曾經和他們一起浴血奮戰的朋友們都成為了炮灰。個人英雄主義終究是個人英雄主義,表面上不乏璀璨光輝,但是是金子總會花光的,這條路我不知道能走多久。但樂觀的美國人是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的,眼前痛快的景象來的似乎比什麼都重要。

再說他次,《鐵達尼號》令大家都印象深刻的是那句“you jump! i jump!”發展到《阿凡達》時成了“i see you.”由於去年寒假我還在迷《莉莉周》,對立面的一首插曲《愛的實驗》十分青睞,歌詞里就反覆出現悠揚的“i see you.”兩者之間似乎完全不能說是抄襲,內涵在《阿凡達》和《莉莉周》中的領悟也是風牛馬不相及。但不得不說的是,“i see you.”已經不算有新意,令人如飲醍醐,津津樂道了。所以說,編劇絕非卡梅隆的強項,還是在特效和3d的創意上使影片加分。

寫到最後倒距初擬的標題沒有關係了。沒關係,只是一時衝動的想法,不論未來這個世界是倖存還是毀滅,總需要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