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承諾——讀《我的哥哥爸爸》有感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我的哥哥爸爸》。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小耳朵”的孩子,他是一個雙腿截肢的孤兒。他被一對夫婦收養了。在一次車禍中,這次夫婦不幸雙亡。他們還有一個兒子正在讀大學,他就擔當起了哥哥爸爸的角色。兒子就和孤兒院院長商量後,每個周末和假期來接“小耳朵”回家。開始的幾周,每次他都準時來接他回家。漸漸地,“小耳朵”發現哥哥待他沒有像以前那么好了。很少陪他玩,到後來,要隔很長時間才來接他了。

有一次,哥哥帶來一副很大的拼圖,對他說:“你拼完了這張拼圖,我就來接你!”這張拼圖實在太難了,“小耳朵”拼了整整一年,才完成。當他滿懷希望地等待哥哥的時候,哥哥早已把他拋棄了。他又被別人收養了。但是他心裡一直想著他的哥哥爸爸。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愛的名義作出的承諾,不能輕易地放棄。故事中的哥哥,給“小耳朵”一個愛的承諾,但是並沒有好好地去遵守。“小耳朵”是那么單純地堅信他的哥哥,相信只要把拼圖拼完,就一定會來接他的,所以他把幾千張拼圖,像大海撈針一樣,一次次地嘗試,一張張地尋找。但是最後等到的卻是失望。

我想“小耳朵”受到這樣重的傷害,還會不會相信別人呢?一旦作出了承諾,就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在生活里,我們大家都要遵守諾言,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比如說我們常喝的牛奶,他們廣告做得很好,但自從查出奶粉含有“三聚氰氨”,最近還有什麼“皮革奶”,我們就不再相信牛奶的質量了。還有一些“阿膠”的原料不是驢皮,而是雞皮鴨皮其他什麼皮做的。有的“火腿”用有毒農藥來防蟲等等,讓我們聽了都感覺到心裡害怕。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愛的承諾不單單是責任,還要我們不斷地堅持,不斷地奉獻。有一個名叫關惠群的女人,她24年如一日地為那些失業的流浪者,離家出走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為他們送吃送衣,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努力讓他們擁有人的基本生活,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她的行為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們,獲得了XX年美國總統“公民獎章”。讓我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如果我們作出了一個愛的承諾,那么就要擔當起這一份責任,還要不斷地堅持下去。只有一個真愛包圍的世界,才是一個溫暖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