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是最好的禮物——讀《西遊記》有感

磨難是最好的禮物——讀《西遊記》有感

十萬八千里悠悠長路上,猛虎野獸、狠怪毒魔,沒有動搖唐僧師徒四眾西行取經的信念榮華富貴、色情揪心亦不能改變他們求經的意志。撫摩著略微泛黃的書頁,我深刻地領悟了磨難是最好的禮物。

磨難使人進步。正是磨難本身使人產生了對於環境的種種“適應性”,誘發了人的種種潛能。假如人生沒有磨難,人體的各種功能必將全面退化,最後可能倒退回原始狀態。假如人生沒有磨難,人類的智慧將無異於三歲孩童。長期生活在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篩選不出強者,人類就不會進化,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

磨難使人堅強。到過農村的人常發現這樣一種農事現象:農民們對剛出生的青苗要進行碾壓。開始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認為對柔嫩的幼苗採取如此高壓手段,似乎近於殘酷。後來有經驗的老農告訴我們,碾壓青苗恰恰是為了能讓青苗長得更好!剛出土的青苗頭重根淺,耐不住風吹雨打,必須施以重壓才能扎穩根須,務實基礎。根扎得穩,苗才長得壯。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下來就掉進福堆里,被百般呵護,不經受種種磨礪,不遭受些許苦難,這種環境能培養出棟樑之才嗎?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涯,無時無刻不在與艱難、困苦、疾病、災禍打交道。然而正是由於人類嘗盡磨難而甘之如飴,才將我們的生命演繹得如此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如詩如畫,如夢如歌……

磨難使人超越。《史記》有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此真乃千古良言,歷久彌珍!我們甚至還可以將司馬遷的名句續寫下來: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記》,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別》,吳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傳》。中國歷史上這些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無一不是因作者飽受苦難,超越自我而成。磨難是人類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劑!

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對人生中的各種磨難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只要是不可擺脫的磨難,都來吧,我們覺不膽怯,絕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