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格列佛遊記》有感:和社會的黑暗抗衡

和社會的黑暗抗衡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 初三  孫佳欣 了解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人們的貪婪、自私,以及各國的矛盾和國王的蠻橫。這個暑假,我抽空讀了《格列佛遊記》這篇小說,相信很多人讀後都有同樣感覺——佩服!這篇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經歷為線索,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航程途中遇險,但最終死裡逃生的驚心故事 。格列佛第一次在海上遇難後,在小人國奇遇。途中遇到大風暴,格列佛醒來時發現自己被束縛在草地上,這裡的人只有英寸長,他想掙扎,可被箭亂射只好做了俘虜,但是善良的格列佛很快就贏得了皇帝的歡心,他整天不停忙碌,為小人表演雜技,給貴族們取樂。格列佛後來獲得了在小人國的自由,經常和內務大臣商量國家大事。當得知不來夫斯古國要來侵略時,格列佛挺身而出,表示要誓死保衛國家,並採取妙計,不費一兵一卒就阻止了敵人的侵略,正是一位知恩圖報、善良的好人啊。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帝對他日益疏遠,不久朝廷蓄謀一場控告格列佛的陰謀,格列佛得到訊息後逃到了不來夫斯古國,在那裡他受到了歡迎。不久,他找到一艘小船,離開了這裡。經歷了一些艱難險阻終於回到了自己祖國。 第二次,格列佛乘坐“冒險號”再次出遊航行冒險,天有不測風雲,竟又遇到了大風暴,他在船隻停留取淡水時被丟棄在一片陸地上,來到了大人國,被一位農民帶回家中,這位農夫用意不正,妄圖用格列佛來時自己至富,便從來不顧及格列佛的感受,整天讓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演戲。後來發現格列夫身體虛弱的不行了,還妄圖再賺一把,就將他以一千金幣的價格賣給了皇后。在王宮裡,格列佛得了寵。他會和皇家學者們為維護自己祖國利益而爭辯。他提出一項對國王既有利的建議,但國王對於政治一無所知,遭到了拒絕。後來,再一次陪國王南巡時,他睡在一隻木箱子裡,被一隻老鷹帶到了海上,被隨行的船隻發現後得救,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小說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橫掃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榮、物慾張揚、政界腐敗、黨爭激烈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鏇律;而斯威福特則敏銳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 讀完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國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裡,我會幫助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如果哪裡有犯罪者,我會立馬跑過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繁榮!

《格列佛遊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讓我體驗了一個個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本書,沒白讀!